這一來可算是兌現了當年她對典韋的承諾。樂平書院算是她的產業,典滿入學其中,也是另類的拜她為師。
二來,這一批入學的孩童,因學生是這樣的情況,不妨集中按照武將的方式來培養。
為此,她又盯上了現任朔方郡從事的令狐邵的長子。
典韋自然是無有不可的,一口答應了下來。
不過……
五歲、六歲、七歲、八歲,這規規整整的一行年齡列在這裡,喬琰都覺得有些好笑。
所幸他們只算是書院的學生而不算是她的屬吏,否則這并州官員的平均年齡都要被往下拉一個十位數。
喬琰轉了轉手中的毛筆,一不做二不休,提筆寫下了樂平幼兒園五個大字,連帶著綏遠城三字都送去找城中工匠定做對應的牌匾。
育人大計以十年起步,這一輪入學的幾人,待到十年之後必能為她所用,她也並非沒有這個等待其長成的耐心。
就像她如今也可以穩步往前發展,有足夠的耐心讓并州的情況一年勝過一年。
在她又落筆於紙上,寫起調派樂平工匠往白道川的命令時,隨著四月春風過境,濛濛細雨也落在了這片青苗旺盛的土地上。
喬琰循聲朝著窗外望去,正見一條條雨簾自屋檐口落下,與窗外翠竹相映,形成了一片返青泛白的帷幕。
旋即又有一隻鳴雀正因避雨而落在了窗台之上,不太怕人地朝著她看了過來。
在往日的災年時期甚少看到鳥雀,如今卻恰為這生機盎然景象平添了幾分顏色。
喬琰眼見此景,不覺頓住了筆鋒,在唇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這可真是一場喜雨啊……
115. 115 五……
在雨勢轉大之前,白道川上的田地已經完成了喬琰定下的開墾目標。
先前出征塞外的士卒中,除卻歸還度遼將軍營的,留守雁門邊地的,其餘的也都轉為了此地的軍屯田所屬。
而後,自塞外帶回的牛羊殘骸都被喬琰讓人按照農書上所說,製作成了生骨粉,填埋在了這片本就算得上水土肥沃的土地上。
在那綏遠城的城牆輪廓被青磚給堆壘出了個範圍之前,這片土地上的犁地開墾工作都已經正式完成。
這第一年的播種內容,喬琰沒打算做出太大的變革,哪怕此地的灌溉要比并州內的大多數農田便捷,最後敲定的種植作物還是小麥。
她披著蓑衣行於微雨中,自田壟上走過,與身邊的賈詡說道:「我將此地託付給先生,請務必按照已製成冊的農書管理,在今年秋收之時我要看到此地的收成比并州境內他處更高。」
只有如此她才能讓百姓相信,這生骨粉底肥確實能起到增產的效果。
這畢竟是在種植之前就要入土的東西,尋常農戶可不敢隨便操作。
賈詡回道:「請喬侯放心便是。」
忽然被喬琰安排上了這麼個工作,無疑跟他意圖打卡上班領一份尋常工資的算盤相去甚遠。
但他總不能直接說什麼這事他做不了。
若真如此的話,難保這位喬侯會不會想出什麼「一人的智慧不及,兩人的本事勉強」這樣的理由,把賈穆也給調到此處來,到時候他是出力也不是,不出力也不是。
今年裡發生的另一件事讓他也意識到,在如今的時節,或許並不是自己想要明哲保身就能夠保得住的。
黃巾之亂平定後,當時還身在皇甫嵩帳下的西涼名士閻忠給皇甫嵩進言,他既然有這等兵權在手,當今又如此昏聵,不如直接反了了事,何必還要聽命於劉宏。
這個建議並沒有被皇甫嵩採納,反而被這位大漢忠良直接對外公布了出來。
為此閻忠不得不倉皇逃命返回西涼,隱姓埋名度日。
然而在西涼叛軍殺漢陽太守、涼州刺史的第一輪攻勢被張溫所阻,北宮伯玉被擊敗後,西涼軍又先內部混亂了一陣,彼此侵吞。
為了讓這叛軍於涼州地界上有更高的名望,這些人將閻忠給挖了出來,強行將其推上了首領之位。
閻忠試圖說服皇甫嵩謀反,是出於對皇甫嵩人品的信任,卻不是真想要做出什麼助紂為虐之事。
西涼三十六路叛軍領袖的位置,對他來說無疑是個煎熬,哪怕是被韓遂、馬騰等人給按上了那個車騎將軍的名號,對他來說也並無意義,於是閻忠在憂憤之中就死。1<="<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