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7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呂布率領彼時前去送過討賊檄文的數十人,連帶著一百騎兵直撲洛陽,務必在半道上對從小平津處派出的報信使者做出攔截,如若攔截失敗,看到洛陽北城牆的防衛情況加強,立刻折返回來報信。

這一者對喬琰來說都有應對之法。

在不能確定邙山三十里內是否還有其他火光傳信信號的時候,她也只能儘可能地將戰事消息攔截在河岸上。

這是對她來說最有利的情況了。

如若攔截成功,他便可守在邙山南部出口,以防有成功逃走的兵卒行往洛陽的方向。

按理來說,這種更需要滴水不漏的行動應當交給趙雲才對,但呂布曾經走過這一片山道,比起趙雲要對此地的地形更加熟悉幾分。

這一點優勢在夜間行動中顯得尤其重要。

而趙雲所率領的騎兵,則在快速整頓隊伍後,直從側面切入了孟津關下的大營!

更有相當一部分隨後趕來的步卒遵照著她的命令殺入了關內,務必儘快擒拿此時還在做困獸之鬥的牛輔。

牛輔簡直叫苦不迭。

他身上的盔甲倒是因為酒醉後和衣而睡,並沒有脫下來,反而在此時恰到好處地阻攔住了幾支朝著他射來的箭矢,姑且保住了他的小命。

可搖晃在孟津關內的火光讓他無端覺得自己好像還並未睡醒,眼前一陣發黑髮紅的錯亂光影,耳中所聽到的消息也都是他手下的哪個親兵,又在意圖帶人作戰衝出一條出關之路的過程中,被人給斬殺在了當場。

他到此時可以確定,本應當作為庇護的城牆,在此時反而成了對他而言的囚牢。

偏偏他還聽到了此時敵方投入更多兵將入城所發出的動靜。

他只能在此時選擇依託於守關之中的壁障掩體,與殘存的親衛兵卒一道,等候從小平津方向前來的援軍。

他也不免在心中打鼓,這對面的并州軍為何可以如此順利地登上這一面的河岸,莫不是——

莫不是那徐榮已經投降於漢軍了!

若非如此,他怎麼會忽然陷入了這樣的危局。

要是讓徐榮知道這傢伙此時在想些什麼東西,說不定都想要後悔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就開始調配士卒,預備前來支援。

孟津關位置發出的求救信號他絕不能做到視而不見。

這也並不只是因為牛輔在董卓的安排下變更成了他的頂頭上司。

而是孟津與小平津之間的守望相助極其要緊,否則何必在這不到十里的範圍內設置出了兩道關隘。

可在他整裝登上小平津關城頭的時候,前方黑暗中的江水讓他無法去推斷下遊方向的情況,從陸上所能見到的也只是遠處山中忽明忽暗的信號。

對方來了多少人?

孟津處的信號雖然還在閃爍,卻無法以最為直觀的方式告知於他交戰情況。

他能做的也不過是先著人將消息送往洛陽,而後自己整裝列隊出發。

但就算是他派出了信使,他也不敢確保這條消息一定能夠及時地被洛陽城中接收。

這些上馬出關送信的士卒也並不知道,他們會在山道上遇到呂布這等兇悍的攔路虎。

當然,另一方出行作為援軍的也沒多舒坦。

徐榮所率領的這一支足有一三千人的援兵,前頭的五百騎兵先行,後方的步卒以快速跑動的方式跟上。

這本是個分作了兩批的穩妥應援。

但誰又會想到,麴義率領了三百重甲士一部分持著盾牌貼伏在岸邊、一部分靠著山壁而站,在步卒跑動過半的時候忽然喊殺而出,將這支隊伍幾乎居中斬斷!

換成是在白日裡,這種埋伏絕無可能會起到這樣好的效果,可在這個天光晦暗的夜裡,這一支隊伍造成的殺傷力和破壞性可想而知。

一千橫空殺出的重甲士在極端情況下甚至能對上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如今這三百重甲士要想殺退這批援兵之中的步兵也顯然只能說是小菜一碟。

徐榮耳聞後方的動靜,心中一緊,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時必須做出一番抉擇。

他到底是要先掉過頭去支援後方的隊伍,還是要繼續往前前去救助孟津,只能選擇其一。

偏偏在麴義有意控制了殺出的時間後,這是個前後都無法快速摸清狀況的局面。

麴義在韓馥的麾下,哪怕是來到了并州也沒得到多少作戰的機會,早憋著一股想要證明他本事的氣。

即便這些重甲士到他的手底下時間也不長,但這些能承重甲的自然是兵卒中的佼佼者,對他而言已有若利器傍身,更是讓他攢著一口氣直接衝殺到了這些步卒的前頭,絕不給他們繼續往前給徐榮報信的機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