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那麼荊州的世家便不得不先將彼此之間的爭鬥放在後一些的位置上,將外患給解除,保住劉表這個「荊州女婿」。

所以這種不穩當,呈現出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在他們的眼裡,哪怕孫堅曾經為長沙太守,還一度平定過零陵觀鵠之亂,但觀其行事粗狂放肆,便讓他們對這個莽夫難以提起好感來。

相較而言,劉表這等「姿貌溫厚偉壯」、名列八俊、又能開經立學的儒生,才是他們所承認的荊州之主。

他們一如北方的豪強一樣,有訓練私兵的習慣,甚至有訓練水軍這樣的特殊兵種,得到了荊州世家支持的劉表也就等同於得到了一支相當可觀的軍隊。

再加上荊州襄陽望族支援的錢糧,以及荊州牧的名號,足以讓劉表再額外建立起一支私軍。

這些倚仗,讓劉表雖在個人勇武上不是孫堅的對手,卻也能與他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也恰是在這兩廂持斗之時,他忽然收到了董卓從長安送來的消息。

------

對於董卓這種涼州匹夫,劉表一向是沒多好臉色的。

先前承認長安朝廷的地位,也只是個對他來說更有利的權宜之計。

當然,在皇室的臉面都已經被洛陽大火焚燒殆盡後,這也應當是董卓心中有數的事情。

所以劉表早做好了董卓給他遠距離加封后,便再不會插手荊州之事的打算。

也正是出於這種想法,當他展開那封董卓讓人先一步送來的書信之時,不由為信中所說之事倍感驚訝。

他轉手就將信交給了一旁的蔡瑁,問道:「德珪,你看這情況我應當如何處理?」

蔡瑁接過了信,剛看了兩行,眉頭下意識地皺了起來。「董卓想要增兵支援我們解決孫堅?他還有多餘的兵力?」

這還真不是蔡瑁看不起董卓。

司隸這地方聚集的人口,確實是要比其他各州更多。

可在董卓被人打得被迫從洛陽外逃的時候,洛陽周遭的百萬民眾都被各州劃分,連隔著個太行山脈的并州都能從中吞下一大口,等同於是讓其中人口去掉了不少。

而那長安的二十萬人,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兵卒的。

別看董卓在并州涼州的北面威脅面前,還能保持住一點固守關隘的體面,讓喬琰不得不先掃平馬騰韓遂之亂,確保背後不會出現偷襲的軍隊,才能進攻長安。

現在又讓她因為投鼠忌器,被迫滯留在了涼州。

可蔡瑁和劉表怎麼想都不覺得,董卓現在的兵力還能有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三。

但凡荊州這邊能再出一路勤王的隊伍,董卓都必然會面臨顧此失彼的情況。

他此時最應該做的,是將自己的兵力抱團成一個點,而不是分散出來一支來支援劉表!

然而當蔡瑁繼續往下看的時候,他又不得不承認,董卓這封來信中所說的並沒有錯。

連他都覺得董卓此時沒有分兵的把握,那麼就跟誰也沒想到屯兵於高平的喬琰,會突然發動對隴西和金城的一戰是一樣的。

只怕誰也不會想到,董卓居然會在此時往荊州方向增兵!

這必然會是一支意料之外的援軍!

增兵的緣由也正切中了劉表的心思。

董卓在信中說,他和劉表沒有主從關係,他也自知不可能因為扶持天子,就能讓劉表拿出什麼不切實際的代價。

但這種互不干擾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共贏!

董卓屯兵關中平原的位置,讓他如若想要擴張,首選一定不是荊州。

而地處荊州的劉表,也沒有任何一點必要往關中方向進攻,除非他也想試一試捏著劉協這個燙手山芋是什麼感覺。

那麼既然是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狀態,為什麼董卓不可以幫劉表一把,擊退孫堅試圖先取荊州後進關中的攻勢呢?

此舉對董卓自己來說也是有利的。

這意味著他會少掉一路敵人。

信中又隨後提到,他在選擇讓何人前來協助劉表上,也有過深入的考慮。

最終這個援助的人選,定為張濟。

按照這封信中的說法是,張濟的侄兒在洛陽之戰中被喬燁舒的部將給俘虜,帶去了并州,還去信一封給張濟,說他既保不住侄兒和夫人,也只能不必再念什么叔侄情誼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