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當展開絹帛看見第一句的時候,饒是喬琰已知道袁術有多不靠譜,也萬萬沒想到他會寫出這樣的一句話——

【紹非袁氏子。】1

857. 857(二合一) 意外聲討

袁術他真是什麼都敢張口就來啊!

喬琰盯著這封書信的首句看了半天,驚愕交加。

想想送信人是袁術麾下的舒邵,信上的文字也確實是袁術的字,她又可以確定,此時不會有別人冒充袁術的名頭,折騰出這舉動。

那麼這大概是某些人在進攻揚州無果,向鄴城朝廷求索豫州牧的位置也無果之後的發瘋行為。

但這種發瘋,比起在系統的小道消息中所記載的那條,可還要離譜太多了。

之前他頂多是覺得那些和袁紹交好的名士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居然寧可親近袁紹也不選擇他。所以說什麼許攸乃是「凶淫之人」,何顒乃是「凶德,當殺之」。

現在可倒好,他直接上來就是一句袁紹不是袁家的孩子。

在宗法背景很大程度上框定了起步助力的情況下,身為袁氏嫡子的袁術對袁紹做出一句這樣的評價……

別管其他人信不信吧,反正都會給袁紹帶來一點不太好聽的名聲。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袁術的這句話應該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袁紹若真非袁氏子弟,那他們能將袁紹往士人領袖的方向去捧,還能任由他在鄴城扶持天子,豈不也是個相當迷惑的操作?

大概也就是袁術仗著沒人會對他寫出去的信做出什麼修正指摘,才在氣頭上寫出了這話。

喬琰接著往下看,又忽然能理解袁術為什麼會這麼寫了。

袁術這個人的性情很極端。

在歷史上他能在手握傳國玉璽也確實有點兵將在手的情況下,直接選擇稱帝,行僭越之舉,擺明了是「我想要,我就必須要得到」的理直氣壯。

如今也是如此。

袁紹這頭覺得,他雖對袁術做出了限制,但能讓袁術依然頂著九江太守的位置,也能讓他擁有豫州一半的實權,只是平衡之道而已。

可袁術卻覺得,這是袁紹現在翅膀硬了,要跟他徹底撕破臉皮來了!

既然袁術都已經不跟他講究什麼兄弟之情了,那他就更不用給袁紹留臉面了。

也不用再給鄴城的小皇帝留什麼臉面!

所以他隨後在信中所說的大意就是——

袁紹不是袁氏子,本為袁氏家奴,僥倖矇騙,被父親過繼給了伯父,擁有了一個正統的名頭,但實際上是個什麼玩意呢,袁術他也不屑於去說。

原本念在袁紹他好歹有個袁的姓氏在,覺得大家是利益一體的,便讓他身處朝堂也無妨。

袁術自己則為了清平漢室,以車騎將軍之名領兵在外。

誰知道袁紹蒙蔽先帝子嗣,在冀、青二州獨攬大權,使得鄴城朝廷名為漢室,實為偽賊。

也難怪袁紹會做出讓劉虞趕赴涼州,限制喬琰救援真正天子的舉動。

「……」喬琰厚臉皮慣了,都愣是被這一段給整無語了。

這話說得可真是冠冕堂皇!

倘若她當真因為被阻滯了進軍而負氣,又確實是個年少狂傲之人,袁術的這番話還挺有挑動情緒、讓人跟他同仇敵愾的本事。

得虧喬琰是藉助著在涼州整軍的機會發展民生,順便觀望天下棋盤上的各方局勢,袁紹的牽制反而是在幫她一把,這才不會被袁術的話給挑撥到。

她頂多就是在此時誇讚一句,袁術的腦子還沒有壞到家。

他起碼還知道在這個時候辨別,誰看起來最有可能作為他的盟友,也最有可能幫他給袁紹沒臉。

在這句大致意思是「只要我們都討厭袁紹我們就是一路人」的說法之後,袁術又來上了幾句袁紹早年間的糗事,以圖讓喬琰越發確定他的誠意。

比如說袁紹跟人一起去搶新娘,最後還是袁術給善後處理的。

這故事是不是袁術瞎編的喬琰也不知道,但喬琰惡趣味地想著,這大概會被《世說新語》這樣的文集當做確鑿存在的小故事吧……也算是和歷史呼應了。

寫完了以上這些,袁術總算是扯回到了正題。

他說,他可以從豫州方向出兵,而喬琰從涼州方向進攻三輔。

以他們這個兩路合圍的行軍方式,董卓必定沒有逃脫的可能。

屆時他們將劉協從長安城的火坑中解救出來,奉迎天子還都洛陽。

這樣一來,「非袁氏子」的袁紹和他所擁立的偽帝劉辯,也就沒有了其正統的意義。

而後喬琰這位驃騎將軍便可以和他這個車騎將軍繼續聯手,掃平天下亂賊,還漢室清明,必定留書於史冊,令後人瞻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