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沒等喬琰開口歡迎華佗的到來,他就已先憑藉著自己靈活的腿腳三步並做兩步地衝到了喬琰的面前,搶先開了口:「介意老朽詢問君侯一個問題嗎?」
或許是因為長年養生,兼修五禽戲的緣故,她見到華佗的時候並沒覺得對方的外貌發生過太大的變化。
可仔細算來,距離他們第一次見面已經有七年的時間門了。
喬琰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表現給整得有些糊塗,卻還是回道:「元化先生但說無妨。」
按理來說請華佗前來并州,乃是喬琰有求於他,但怎麼看華佗這表現,倒像是他要對喬琰有所求一般。
他得了准允,當即說道:「兩年前我來并州為君侯部從診治調理的時候,君侯出塞打那鮮卑胡虜去了,與我並未碰上,今日方有得見的機會。」
「若我並未記錯的話,七年前於冀州見君侯之時,您身有不足之症,今日何止是病症全消,說是力能搏虎也不為過。敢問君侯平日裡都吃些什麼,用的什麼藥?」
華佗大為感慨,毫不掩飾目光中的灼灼求知之意,「此為醫道醫學之奇蹟啊!」
喬琰:「……」
等等,這要讓她怎麼回?
119. 119(31w營養液加更) 備急方書……
什麼醫學奇蹟?
那明明是系統的加點功能!
喬琰能有今日的體魄確實和她平日裡的勤加苦練分不開,但也正如華佗所說,她先前的情況應當叫做不足之症,是所依附的這具身體本身的毛病。
要發展到她現在這個狀態,已經不是她依靠著所謂的鍛鍊和食補,就能夠在七年之中發生這種突破性發展的。
說這是醫學上的奇蹟也不為過。
喬琰也當然不能將其歸結於什麼上天垂憐的結果。
將自己和天命在這個時代捆綁在一起,並不是什麼明智的操作。
就像當年漢靈帝會放任她和張角之間駁斥天人感應之說的情況一樣。
倘若她今日說什麼自己的身體康復是因為并州治理漸入正軌,民生安定,上天不忍看她經歷病痛的折磨,故而讓她的身體康復。
那兩年之後那場接連三四年的旱災蝗災,以及建安年間發生的那場十室九空的大疫到來,她又該當如何讓自己免於輿論影響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另外的一件事來轉移華佗的注意力。
「或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喬琰輕描淡寫的回答,顯然並不能解釋華佗的困惑。
可他很快也沒有這個多餘的時間了。
他是因為胡椒這種在當今時代來之不易的特殊材料,才會前來的并州。
但是喬琰又鄭重其事地說道,將他請來,還有另外的一件要緊事,需要得到華佗的支持。
對華佗這種希望將自己的醫術運用在中原各處的人來說,留在一個地方其實不是他的首選。
偏偏喬琰說的是:「吳先生在并州數年間的行醫,記錄了以千計數的病症。去年做總結的時候我們在其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以傷寒病症為例,現存的這些藥方都是大藥方,在配備上過於複雜了,若是放在大州大郡也就罷了,可若是在窮鄉僻壤,只怕能知道什麼藥方對症下藥,也無法集齊藥材。」
華佗回道:「這是因為如今的醫典要的是藥到病除,在醫方上必得將劑量用足。」
喬琰指了指自己:「但實際上,人本身是有自愈能力的,我這種情況可以算是特例,可也有病症減輕到一定程度後便可復原的案例,再便是通過食補以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華佗的沉思之中,又聽喬琰說道:「事實上也並不只是窮鄉僻壤無法配齊藥物,這天下間的藥物就如同北麥南稻一般,各有其生長的環境,然現今正值動亂之時,南北之間的調度甚為不易,要尋到看診的醫者也不容易,有這個尋人尋藥的時間,人已死了三回了。」
喬琰的這個說法稍顯誇張,可華佗還真沒有反駁她的辦法。
他是個神醫卻不是個神仙,做不到點草成藥,先前在各地診療的時候也只能儘量變更藥方,讓人便於配置而已。
但他聽喬琰的語氣,好像是有些想法了,便問道:「君侯的意思是?」
「我想出一本書,請元化先生負責編纂,叫做《備急方》。」<="<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