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的河東郡,早在漢靈帝駕崩的那一年,就已經倒向了她,甚至將位處於河東郡的鹽池提供給并州使用。在喬琰得到涼州的西宮鹽池之前,這就是并州鹽滷的最大來源。
司隸的河內郡,因太守王匡的治理無當,早幾年間就不乏出現郡中百姓外流,朝著并州遷移的情況。
另外的河南尹和弘農郡,隨著洛陽的政治中心轉移,早已處在無人管理的狀態。
以至於她所能掌握的,極有可能是整個司隸校尉部。
在大漢皇室勢力衰微的處境中,能平定亂局的喬琰並非不能同握三州之地。
有沒有劉協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沮授又問:「明公覺得還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在找尋皇子協無果的情況下,她會選擇另立一位天子?」
沮授這一句話差點沒把袁紹給點炸了。
可面前都是下屬,袁紹自忖自己還是要保持一點形象的,旋即鎮定了下來,回道:「若如此,我等又當如何應付?」
沮授回道:「我建議,明公立刻修書一封給喬并州,言及兩方聯手扶立天子的必要性。」
換句話說,也就是勸說喬琰,在能不找的情況下,就別找了!
為了天下民生考慮,何必要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還不如直接放棄尋找劉協。
畢竟這所謂的正統,在經由過這幾次劫擄後,到底還剩下幾分呢?
喬琰坐有涼並以及半個司隸,袁紹手中有青州冀州,兩方若能聯手,大漢十三州已占三分之一,還是堪稱強盛的三分之一,何必再追究正統與否。
這一合作,直接就能掃平天下。
袁紹的臉上閃過了一縷深思。
又聽沮授勸說道:「請明公務必在言辭間先讓步幾分,無論如何也得先達成這個合作再說。」
雖然有些不情願,可想到若是達成了雙方的合作,他可能都不需要讓田豐跑去并州偷師,袁紹又覺得,這也未嘗不是一條可行之策。
但之前他開出了驃騎將軍這個籌碼,都沒能將喬琰拉攏到他那邊……雖然當時是有漢靈帝遺旨的影響在,卻也難保就是這個籌碼還不夠打動人。
難道他還真要將大將軍的位置讓出去不成?
審配忽然開口道:「說起來,上次往并州去的時候,我記得喬并州避開我等宣旨,找的理由是——洛陽之戰多支出了五萬石軍糧,這麼說來,若借著還糧的機會與之商議可否?」
喬琰進攻長安,動用了三萬人的隊伍。對比人數,五萬石的軍糧簡直是杯水車薪,可起碼也是減少她出兵消耗的一項舉措。
而若是從還債拉關係談起,怎麼也算是袁紹這邊先放低姿態了。
袁紹總算還深諳自己那位堂叔當年的失敗建議,沒提出用自己的哪個兒子跟喬琰聯姻這種智障措施。
他在思量後果斷回道:「便按正榮說的辦!子遠,勞駕你往長安走一趟。」
上次許攸前往并州言及冊封驃騎將軍之事,並未與喬琰出現什麼摩擦,起碼沒留下過什麼壞印象,也正好用一個熟面孔去談。
袁紹又琢磨了一番利息。
什麼一粒兩粒讓他親自數的,料想到了他們如今這等身價,總不至於非要執行。
冀州今年收成尚好,便是翻個倍來還帳也無妨!
為防事情有變,袁紹當即令許攸連帶隨從一道,快馬加鞭趕往長安,運送十萬石軍糧的人手暫時不動,等許攸與喬琰談妥後,商定是從鄴城送往上黨,還是送往洛陽或長安。
若真能達成拉攏的目的,這一點消耗根本算不得大事。
許攸看得出來袁紹對此事的重視,完全不敢在路上有任何的停歇。
當他抵達長安的時候,一路風塵僕僕地車馬趕路,只花費了五天的時間而已。
他翻身下馬,拍了拍有點發軟的腿,心中哀嘆了一句此行不易。
好在,在他報信求見後,得知喬琰今日剛從武關方向回來,恰好身在長安城中,若不然他還得多跑一點路。
許攸長舒了一口氣。
在見到喬琰後他便恭敬地朝著她行了個禮。
雖只是兩年未見,她此刻也算是神情平靜,但當她抬眸看來的時候,許攸驚覺一種戎馬殺伐的氣勢迎面而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