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只是這些人到底是去觀望的還是直接尋晉升途徑的尚未可知,故而兩兩相望之間也只是彼此頷首致意而已。

他看著眼前的情景說道:「聽聞劉公任幽州牧期間,互市的商賈也不敢有二價,若真如此,等翻過明年去,到了開春時節,恐怕從南陽與漢中方向流入關中的民眾更不在少數。」

這種人口流向,帶來的必然是關中實力的進一步雄厚。

雖在短時間內,還遠不足以恢復到前漢以長安為國都時的人數狀態,但這種人數的增多和憑藉劉虞身份與信用引來的貿易增多,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沖淡掉董卓小錢對關中的影響。

很難說這是不是喬琰選擇劉虞的其中一個理由。

荀彧忍不住感慨道:「那位喬并州做出了一個足夠明智的選擇。」

起碼到目前為止,劉虞的信用是最經得起消耗的。

但或許,若她真有野心,這也是個對她本人來說不算太明智的選擇。

可到底是哪一種評價到最後占據上風,就像漢室的東西對峙局面不知道會走向何方一樣,也是個讓人無從預料之事。

倒不如先親眼看看長安的建設現狀。

當他們抵達長安後便得到了消息,因長安城的各片區域重新劃定,又有將行天子登基之禮的緣故,一應車馬都嚴禁入城,必須停放在宣平門外的官營旅舍之中。

周瑜見荀彧有意直接步行入南郊區域,便令下屬將車馬帶去了旅舍,自己則跟上了荀彧的腳步。

在兩人的視線中,南郊數座夯土台遺址中,位於最東端的那座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復。

雖天上尤有細雪,但大幾十張由涼州紡織辦生產出的油布相互聯結,形成了一座特殊的頂棚,足以支持此地的搭建工作處在一個風雪不侵的環境之下,哪怕雪勢轉急也不必擔心此地需要停工。

從高台形制上,荀彧判斷得出,那裡就是長安明堂辟雍的舊址。

周圍的圓形水渠和周遭的曲尺形配房也昭示著它的身份。

和洛陽城中的情況一樣,這裡承載著的是帝王祭祀天地、封禪、接受覲見的職責,也代表著大漢宗室的顏面。

此地毀壞在了赤眉軍禍亂長安之時,而在董卓帶領劉協逃亡至長安後,他寧可讓人在修繕未央宮上多耗費一些心力,也並未將明堂辟雍重建。

如今才算是重新恢復了形制。

荀彧朝著那個方向走近了兩步便見到,何止是明堂需要重修,辟雍這條圓形水溝也早因多年間未有使用尚需重新疏浚,進而連接到南面的河渠之中。

這條河渠朝著長安城東郊方向的民宅而去,橫貫於其中。

此地開工的隊伍似還抱著疏浚河道的同時也兼管河道走向調整之事,正好趕在冬日河道結冰乾涸之際施工,等春日到來便可派上用場。

荀彧留意到,指揮著此地正圓水渠休整的,是位年歲已不算太小的內侍,不太像是董卓來到長安後才安排給劉協所用的宦官,倒像是洛陽舊人。

而他領著做工的居然是一群羌人。

因周遭的阻攔籬障,荀彧無法走到更近的地方去看,只是因為水渠在最外圍才能看到這種特殊的組合。想到這種組合大概只有可能出自喬琰的手筆,荀彧又將對她的評價稍稍做出了一點修改。

她這也算是謹遵漢室宗廟之禮了。

他收回了朝著這邊看來的目光,轉向了西側。

在明堂辟雍的西側有十二座禮制建築遺址,可惜依靠著眼下的人力物力條件已來不及作出修復了,為免於其殘敗景象反干擾了明堂辟雍的恢弘之氣,他們乾脆將這一片土台上的木樁都給全部拆卸了個乾淨。

唯獨最西側的方形台地上,靈台被重新修建在了那裡。

這兩尊高台左右對望,似是在代表著長安的南面門戶與臉面,雖尚未完工,卻已可以讓人試圖想像一個多月後的正統景象。

想到這裡,荀彧臉上的神情不免柔和了幾分。

他向周瑜作了個示意,便與之穿過了明堂與靈台之間的新路,朝著長安城的方向而去。

因荀彧抵達後便先讓隨從去城中尋荀攸去了,他觀望南郊建造場景的時間又稍微久了些,長安城的南門,也就是安門之外,已經有荀攸打著傘在那裡候著了。

或許是因為荀攸親自來迎接的緣故,荀彧感覺守城的士卒對著他和周瑜投來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但在荀攸朝著他們看去的時候,他們又當即恢復到了目不斜視的狀態。

「不必看了,我接的人也沒比別人多長一雙眼睛。」荀攸朝著他們說道。

在走入城門後他又小聲笑罵了一句,「這群涼州兵里選出的皮猴子!早說該換一組來戍守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