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公孫瓚的下屬關靖自知已是末路,絕非他們的對手,在發覺也無法趁亂將公孫續送出,或者說就算送出去了也無人可投奔後,乾脆在柳城內燃起了一把大火。

這位對公孫瓚多行規勸之舉的忠臣,一如他在歷史上得知公孫瓚死訊後率軍殺入袁紹軍中戰死殉主,選擇在柳城自焚而死。

一併在此地燒死的還有幾個人。

除了公孫瓚的兒子和從弟之外,還有公孫瓚的三個結義兄弟。

不錯,確實是結義兄弟。

公孫瓚自己出身小吏,母親身份不高,他便也喜歡同一些在當今時代的評判標準中堪稱地位低下之人結交,比如說在遼西這邊不太受待見的算命師傅和商人。

公孫瓚自稱老大,讓那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和自己結成兄弟之盟,甚至讓自己的兒子娶了他們的女兒。

這幾人的家產多少,是一回事,公孫瓚將他們比作自己的曲周、灌嬰,對他們誠心相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雖知喬琰的部從在進攻柳城得手後也未必會遷怒於他們,在關中對商人還能算是多有優待政策,為了報答公孫瓚對他們的知遇之恩,在得知關靖意圖給公孫瓚殉死後,他們也加入了進來。

等到呂令雎在諸葛亮的協助之下攻入柳城的時候,城中治所的大火已經到了無法撲滅的地步了。

對於呂令雎來說,砍下蹋頓的頭顱並沒有讓她有過任何一點猶豫的表現,將公孫瓚所率領的白馬義從圍殺殆盡也沒有讓她皺一點眉頭,聽聞這等兄弟同死之事,卻讓這個小將軍的臉上多出了幾分唏噓之色。

「令人將他們厚葬了吧,尤其是那關長史,也得算是一位義士了。」

「公孫瓚因背棄下屬而送命,卻還有人願意為他赴死,或許這就是梟雄人物的矛盾之處吧。」喬琰合上了手中這封從遼東送來的戰報後說道。

在幽州之戰進行期間,她已經將益州的種種安排都給落實到了位,等到朝廷那邊在收到傅干送去的那份奏報後,將她最需要的幾個官職敕封給安排了下來,她便動身北上。

在行到漢中地界的時候,恰好收到了張遼朝著這邊發出的傳書。

幽州之戰是由她一手策劃的,對於公孫瓚給出這最後的一句感慨已算是仁至義盡了。

這場戰事從籌備到進展到完成,既有在她意料之中之事,也有讓她意外的。

意外的一是那些少年人的成長,二是張遼已經表現出了更令她放心的樣子。

這接下來的幽州治理,她可以放心交給對方了。

而益州這邊,益州牧劉焉死後,益州的州牧位置廢除,改回刺史督查太守治理的狀態。

喬琰勢在必得的三個位置——益州刺史吳懿、牂牁郡太守趙昂和護羌蠻中郎將姚嫦,委任的詔書也都已經到了手,餘下的事情就不是非要在今年內完成的了。

尤其是那些位處於益州南部的南蠻,有些要尋到人都未必是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將他們收入囊中。

不過能否儘快收服對方並不重要,因為進取益州對喬琰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這成都平原的沃野千里之地和扼守長江上游水道後可以隨時出兵荊州、徐州和揚州,其他的都慢慢來好了。

所以當她北上的時候留給姚嫦的指令就是,凡事以穩為主,尤其要小心南方環境下的疾病,真要有所行動,也得等到池陽醫學院的後續醫療部隊抵達才行。

喬琰想到這裡的時候,徐庶忽然出聲打斷了她的思緒,「君侯是在想要如何定奪公孫瓚身死的戰功?」

在張遼給她送來的幽州戰況中,公孫瓚那個讓人只覺巧合無處不在的身中四箭情形也被寫在了其中,請她定奪於戰功的高下。

這年頭的仵作還叫做令史,非但沒有唐宋時期仵作的專業驗屍手段,地位也更低,要想驗出公孫瓚的標準死因,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張遼說他們將公孫瓚的屍體以石灰處理後送往長安了,但要喬琰說來他還不如就地安葬。

一想到彼時在幽州那邊發生的情形,喬琰都忍不住有點想笑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