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
想想喬琰給他還有他那兩個女兒所提供的容身之所,想想這個對他而言再安逸不過的治學環境,想想顧雍到底是當年他給出過「元嘆」之名的弟子,再想想他在喬琰面前做出的丟臉舉動反正也不是那麼一件兩件的了——
現在又能千里救徒弟性命,又能對喬琰有所裨益,他何樂而不為呢?
走個過程就走個過場,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雖然典韋話中說是希望蔡邕來勸,但盧植也說了,喬琰能坐到今日這個大司馬的位置上,對於一些利益糾葛和私人交情的問題是看得很明白的,並不需要他有多少口才,便足夠達成這個勸說的目的。
何況,他得想想,典韋是什麼人,他怎麼可能會有這麼明確的意識讓蔡邕來救人?
這必然是喬琰已經在無形中展現出了幾分自己的態度。
所以蔡邕大可不必擔心自己會落到一個下不來台的份上。
故而就算在他抵達揚州後又因喬琰身在徐州,被人轉道送了過來,蔡邕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的。
他一心盤算著等到見到了喬琰後該當拿出何種表現,在入城的時候是聽到了那麼點吵鬧的動靜,卻心無旁騖地將其忽略了過去。
而後便是喬琰和隨同她走出州府的人一併看到的這一幕了。
蔡邕著實是表現出了一派急於將徒弟給撈出來的狀態,甚至不顧形象地將鞋子都給跑丟了,還幾乎掩面而泣,只或許是為了保存自己的顏面這才並未失態到這個地步,都來不及和喬琰寒暄兩句,就已經單刀直入地切入了自己的主題。
他想要救一救自己的徒弟。
只不過對於並不知情的人來說,正如喬琰所表現出的那樣,蔡邕出現得著實太不是時候了。
城外正包圍著那些前來為劉備求情之人,甚至在這郯縣之內也不乏有人試圖將這求情的訊號傳遞到州府來,不過礙於喬琰是統兵奪取的此地,這些人和她之間還有著一段距離。
偏偏在此時蔡邕這位對喬琰來說得算是長輩的人來了此地,所為的目的還是求情,又給這威逼加上了一道。
這多令人難辦。
眼見蔡邕呆愣在原地,喬琰面露激憤之色的一幕,眾人也覺得實屬尋常。
唯一在狀況之外的也就只有一個蔡邕。
他滿腦子只剩下了一個問題,現在他應該做什麼來著?
眼下身在這徐州郯縣的地界上,並沒有一個盧植或者鄭玄來給他解惑,為什麼在他說出了這句求情之言後,喬琰做出的回應並不是將他攙扶起來,解釋自己在將顧雍連帶著吳郡四姓之中的無辜存在一併下獄的身不由己,順著長輩給出的梯子往下走,而後將人給放出來,卻竟然是做出了這等反應。
但他並不知道,對於蔡邕恰到好處的趕到,喬琰是驚喜得很的。
這也正是要讓他派上用場的時候!
不過,不需要他做些什麼,只需要他堅持住自己的立場——
為顧雍求情!
從外人的角度看來,喬琰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對蔡邕這般說話有些不妥,她稍平復了幾分情緒,又開口問道:「蔡公真要在此時為顧元嘆求情?」
蔡邕覺得自己該當是明白喬琰的意思了。
這是要來個三請三辭的拉鋸戲碼啊,才好讓人相信她要釋放顧雍是經過了一番掙扎的。
蔡邕完全不知道自己將眼下的情形猜錯了十之八/九,當即回道:「元嘆長於文辭音律,又在擔任郡縣小官期間恪盡職守,料來同那孫伯符之死無有關聯,倒是能為燁舒在揚州地界上協理政事做一番貢獻,饒他一命也無妨吧?」
「饒他一命,饒他一命……」喬琰冷聲將這四個字反覆在口中念誦了兩邊,在蔡邕又一次沒料到她下一步舉動的時候將人帶著往外走去。
在途徑那隻被蔡邕跑丟的鞋子面前,還不忘讓他先將鞋子給穿上,這才帶著他一路往南行到了這郯縣的城頭。
城頭上出現了人,還從氣勢上看可能是主事者的存在,讓這些身在此地為劉備請命的民眾都暫時安靜了下來。
也或許讓他們安靜下來的,並不只是因為有人來了,也因為這兩人此刻出現的表現著實有些怪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