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拱手朝著喬琰行了一禮後說道:「蒯氏不比弘農楊氏積累深厚,願以折半之數上敬天子,蒯氏承荊南之望,願助陛下收集荊襄典籍編纂入學宮。」
「自黨錮之禍至於如今,荊州少逢戰事,南下避禍者不計其數,蒯氏也願出資,助力於其重歸故土。」
喬琰遙遙朝著他舉了舉杯,「那朕——便先多謝異度先生高義了。」
這一句多謝二字直接擊碎了在場眾人最後的一點疑慮。
蔡瑁仿佛生怕別人還能搶先在他的前頭一般,當即接著蒯越的話說了下去。
反正是一併來的,就不必還分作兩次說話了!
……
作為喬琰扈從的典韋還從未見過這些有著世家名門之稱的存在,居然會以這等物品賤賣一般的口吻將東西送出來,還生怕自己送的少了會落在別人的後頭,再轉頭看向喬琰,見她臉上還是一派波瀾不驚的平靜,不由有些咋舌。
照這麼看起來,這些人和他們這些賣力氣幹活的人其實也沒太多區別。
雖不知道這一出送禮算不算是情緒上頭之下的表現,在隨後會生出反悔的想法,可起碼在此時,陛下發起這齣邀約會見的目的就已可以算是徹底達成了。
有了這一出「失」,方能有後頭的「得」嘛。
不過典韋並不知道的是,喬琰的表現看似平靜,其實也並非對於所有的事情都有著瞭然於胸的掌控。
當這些世家代表在侍從的領路之下退去後,喬琰看著面前的空座,忽然朝著楊修問道:「此前我讓你在大雍朝堂上擔任官職,而不是繼續擔任大司馬府屬官,被你給拒絕了,堅持暫時仍以那空位自居,所為的便是今日這一出?」
在喬琰登基稱帝之前,楊修乃是她那大司馬府中的主簿,可當大司馬的官職也不再存在後,這個大司馬府主簿也就已然名存實亡。
所以若說官職,楊修是沒有的。
假使他有官職在身,這齣將世家隱戶獻上的舉動里,便或多或少摻雜了一些特殊的意味,譬如說賄賂君主之類的。
恰恰是這個鑽空子的舉動,讓他發起此事變得尤為順理成章。
聽喬琰發問,楊修回道:「斷尾求生,壁虎山鼠之流尚且有這樣的智慧,人難道就沒有嗎?」
楊修聰明至極,也就絕不會不知道,他做出的這個舉動在短期內給弘農楊氏帶來的損傷遠大於可能獲得的利益,甚至那些因為他的一番話而不得不同樣做出這個舉動的世家,甚至有可能將這筆損失的帳記在他的頭上。
可世家啊——
王朝更替之間的新舊沉浮,隨著喬琰還有意圖掀起更大變革的舉動面前,從來不缺作為奠基的犧牲品!
他看似是在朝著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階層揮出一刀,卻又何嘗不是在極力給他們指點出一條更為本質的求生之路呢。
在馬鈞和黃月英劃分出工部,弘農館考核選拔即將於半月後開始的兩件事裡,楊修除卻看到了喬琰這個不拘一格用人的擢拔外,還看到了一點意圖對官職制度做出改變的影子。
那麼與其讓這些世家因為手中的隱戶人手而野心尤存,在下一波變革面前成為被梟首的出頭之人,還不如奉行求生之道先遵照著喬琰的意願往前走一步。
喬琰看了看對方的臉色,對楊修可能懷揣著的小算盤沒報以什麼想法,只是轉而說道,「眼下各方人手送至,你這閒散日子是過不了了,去尚書台領尚書僕射的位置去。」
楊修拱了拱手:「遵陛下之命。」
尚書僕射乃是尚書令的屬官,別看其只有六百石的官職,但位卑而權重在這個位置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因尚書令還處在空缺的狀態,這個尚書僕射的位置可以代為處理尚書台之事,各方官吏的考績都匯總在此,可以說是目前的內朝要員。
至於這到底是因為楊修的資曆本就應當被放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還是因為他今日的這番表現在喬琰這裡備受認可,故而做出了一番嘉獎,那就留待這些與會之人去猜測了。
總之,這群人的大出血犧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倒是也沒白費。
楊修走馬上任之後,當即展開了對各方出人出力的督促,在四月到六月之間,不止是那三州的人口吐出了個蔚為可觀的數字,就連并州涼州和益州這等距離近的也都主動配合了他的行動。<="<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