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5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過,這正式發動八月之戰的第一槍,她不打算在河內與魏郡的邊界上打響。

還有另外一個更為合適的地方。

但她只是屯兵於此,並未有什麼多餘的動作,只是「喬琰出兵」這四個字,便已足夠令鄴城朝堂之上一派烏雲密布了。

誰能在此刻保持著一份平常心,不因此而感到緊張呢?

河北世家在與劉辯一番交涉後,確實是暫時達成的誓死守城約定,可並不代表著身在鄴城的所有官員都有這等與大漢共存亡的覺悟。

也因生怕他們之中會有想要投敵之人干擾計劃,劉辯和袁紹都根本不打算將他們意圖刺殺喬琰這件事告知於眾人。

甚至此刻在這朝堂之上還少了幾個人。

典型代表便是本當以三公身份站在隊列之首的楊彪。

劉辯不敢在這等關頭得罪同樣門生滿天下的弘農楊氏,自然也就不會將其如同郭圖逢紀一般處死,但他也怕楊彪平日裡的萬事不問在此等緊要關頭會變成和楊修的裡應外合,那還不如先讓他以「告病」的方式暫時處在被扣押的狀態。

倘若他們的計劃能成功,楊彪便是他們聯通長安朝廷的橋樑。

他應當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

倘若他們的計劃失敗,或許楊彪還能以漢室老臣的身份為他們求個情。

畢竟若非漢室之恩,楊彪何來這等四世三公的背景!

但想的時候是進退均有一番手段,是漢室數百年間起落均能轉危為安,在聽到果真遵照了那封國書之中所說御駕親征的消息之時,劉辯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他強忍住了再一次提出遷都而走的想法,對著袁紹問道:「以大將軍看來,我等是否還需向黎陽方向增兵?」

高幹的確是個人才,也是袁紹子侄輩之中少見的能扛事之人,可他面對的是什麼人?

是喬琰!

十多年裡她便未曾在指揮戰事之中有失利之處,反觀高幹此人,唯獨能用來說道的戰績,都是配合著沮授完成的。

就算他們尚有河流險阻可作為攔截之用,但當年身在洛陽的董卓憑藉著洛陽險關都沒能攔住她的進攻腳步,高幹的存在是否只能讓對方再獲一將助長氣勢?

若真如此,連一點都無法拖住喬琰這方的腳步,他們要如何與之拉鋸,尋到刺殺的機會?

袁紹的目光沉沉,開口回道:「不必多增兵了,並無堅城固守的情況下,面對這五萬有餘的隊伍,元才就是再多萬人也難改結果。」

「既是相會於鄴城,那便將我等所能調派的全部人力都放在此地!」

與其兩頭都想要,反而落個不倫不類的結果,還不如在此刻孤注一擲地押在這個決勝之地。

「若是陛下非要增兵的話,我建議令其北上。」

將這部分兵馬加在沮授和審配那頭,讓他們還能攔截住南下的幽州兵馬!

——————

可會從北面抵達冀州魏郡,與喬琰這頭形成南北夾擊鄴城之勢的,難道真的只有幽州的這支隊伍嗎?

在張遼將幽州要務交託給了諸葛亮等人,領兵南下統籌呂布呂令雎和太史慈甘寧兩路人馬的同時,還有一支隊伍也在此時有了行動。

趙雲並未跟隨喬琰在此刻的行軍之中自長安前往河內,而是在關中守軍選拔之前,便已自秦直道回返了并州,與征東中郎將麴義會合,由戲志才坐鎮并州的同時督轄滏口陘與井陘方向的戰況,以防袁紹真做出了什麼狗急跳牆侵入并州的舉動,趙雲與麴義則自井陘以北、飛狐陘以南的牛飲山白陘口出兵。

此地正是流入冀州的滋水發源之地,雖仍是太行山脈之中的山高谷深之地,卻也有路可走,更重要的是,當經由此路翻越太行山抵達冀州後所到之處便是常山!

趙雲的家鄉——常山!

這一路橫空殺出的隊伍正於八月之初順滋水而下,越過房山直撲靈壽縣而去。

袁紹的二公子袁熙倒是在此時身在常山,可他所駐紮的乃是井陘聯通的上艾,就連袁紹都沒將注意力放在冀州的西北角,袁熙也難免將其忽視了過去。

以至於靈壽的陷落來得格外猝不及防。

麴義和趙雲手中的兵馬都不算多,但二人統兵的軍紀嚴整,就算是去和高順比一比也不顯遜色,在這等冀州軍心不穩之時,更能拿出遠勝過尋常的戰鬥力。

這支隊伍甚至並未在靈壽縣停留,而是一面讓人前往中山國給呂布那頭報信,一面快速拿下了下一處縣城。

在此地補足了軍備軍糧又經由了一番休整之後,這支精銳鐵騎繼續東進,劍指常山真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