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5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當年趙雲找上喬琰,還是為了真定甚至是常山的父老不受太行山賊的襲擾,在正式任職於喬琰麾下之前也曾經回返家鄉一趟告知情形。

對這些常山民眾來說,他們並不會在意於趙雲此舉是否叛漢,他們只知道,當年民不能活,便遁入太行山中成為賊寇,險些令他們遭到劫掠之災,而這一份生機,正是趙雲找對了人後由喬琰給予的。

今日大雍兵馬入境,即將抵達的真定,又有趙雲令人告知,他會對軍隊做出約束令其秋毫無犯,他們又為何要替那不知所謂的漢天子劉辯做出負隅頑抗之舉呢?

并州的消息,早在數年之前就已經不斷地經由山中隘口傳遞到常山地界上來,讓他們在此等改換陣營之時,更不難做出這個決斷。

真定的易主遠比趙雲和麴義所想像的容易,而另一頭為中山富商支持的呂布這一路,從北平縣南下中山國的無極縣同樣並非難事。

這兩路兵馬一者西來,一者北至,統一的目的地,正是那作為交匯之地的下曲陽,也是——

審配此刻正屯兵所在的地方。

——————

「下曲陽啊……這可不是一個吉利的地方。」

喬琰坐在河內郡的軍帳之中,一邊謀劃著名各地動兵的速度和出兵時間,一邊落筆在紙上勾勒出了一條條線路的進攻軌跡。

雖然各地行軍的軍報在此時已不那麼方便送到她的手中,但無論是趙雲麴義還是張遼那一路,她都有著足夠的信心,相信他們在此時為己爭功也為大雍立功之中絕不會有所懈怠失誤。

就算真出現了什麼麻煩,這等兩廂呼應的行軍也勢必能相互彌補。

此刻,身在下曲陽的審配大概已經收到兵禍將至的消息了。

下曲陽確實不那麼吉利。

那是昔日黃巾之亂中,作為黃巾軍中地公將軍的張寶被俘之地!

421. 421 四面合圍……

審配的確不是張寶,要論謀劃方略的頭腦,就算有三個張寶加在一起也未必有他一個能耐,可他面對的局面甚至還不如當時的張寶。

身為巨鹿人士的張寶彼時有著周遭為黃巾道所說動的民眾擁躉,有那會兒身在廣宗曲周的兄弟遙相呼應,若非朝廷大軍壓境之快超乎了他的想像,且打了個繞行後路的路子,他這下曲陽之地本是張角為其三兄弟所選的退居之地。

而審配此時卻是將下曲陽作為了攔截北部兵馬的堡壘要衝,後方的魏郡鄴城也在面對著莫大的威脅,根本無法給他做出足夠的援助。

他也並不難發覺,在他的下轄軍隊之中早已出現了一些人心浮動的聲音。

此前的渤海郡一敗,早已讓這些士卒心中的厭戰情緒幾乎攀升到了頂峰。

是啊,誰想面對這樣的對手呢?

但凡這還是一場相對勢均力敵的戰鬥,這些士卒都不會感到如此絕望。

他們就算能夠贏下眼前的這一場,所面對的也不過是緊隨其後的十一州兵力填補。

甚至於在先前的那一戰中,他們所遇上的太史慈和甘寧還不是喬琰麾下能叫得上名號的主力。

太史慈的神臂弓營的確有在數百步外直中目標的可怕射力,甘寧的水軍在他駐紮於幽州期間也誠然有在拒馬河、易水與白洋淀縱橫的能力,但這二人都沒有「將軍」號,也還沒有獨領一軍的名位。

對評判標準最為樸素的士卒來說,這就是其實力次之的表現。

那麼倘若他們隨後遇上喬琰的主力部隊,豈不是更加難以招架。

而另一種人心浮動則來自於下曲陽的百姓。

身為冀州子民,在這等外敵入侵的局勢下本當也投身軍旅之中,為保家衛國而戰。此刻大漢之名已到窮途末路之時,更當有為寸土而拼死一戰的信念。

但此刻……

審配登上了這下曲陽的城頭。

從遠處的鼓城山到下曲陽縣城的周遭,因秋收而轉為金黃的田地已是經由過收割採摘的狀態,在這曠野之地已看不到尤在田壟之間勞作的身影。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一種說法悄無聲息地在此地的軍民之中傳開了。

說那位身在冀州之外的大雍天子是在等待著冀州的民眾完成秋收,將各自田地之中難得取下的收成都給拾掇妥當,這才開始進攻冀州。<="<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