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貪官污吏橫行,朝廷官員繁冗,龐大的宗室、巨額軍費,國庫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另一方面,各地在朝廷正稅之外,又巧立名目增加各類苛捐雜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近些年來,隨著江南地區手工業和沿海地區商業發展,土地對百姓的束縛越來越弱。」
「以前,朝廷徵稅以實物為主,徵收、運輸、儲存皆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損耗嚴重。」
通過張居正的詳細講解,朱翊鈞明白了。這種田賦加上徭役的納稅方式,在兩百年前以每戶為單位,自耕農小土地的制度下是很合適的,每年增收兩稅,以實物為主,種麥子上繳麥子,種水稻上繳水稻,種蘋果就上繳蘋果。
但這樣的模式極不穩定,因為隨著時代發展,土地也在逐漸資本化,朝著地主豪強聚集。這些人通過各種手段偷稅漏稅,以至於普通農戶被各種壓榨,賦稅連年增加,朝廷的稅收卻在逐漸減少,都被中間商賺了差價。
朱翊鈞又想到:「這些,先生在《論時政疏》中也提到過,原來先生二十年前就想過推行新政。」
張居正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他的政治抱負,遠不止於此。
朱翊鈞又說道:「那一條鞭法是什麼呢?」
「其一,合併賦役,將田賦和各種名目的徭役合併一起徵收,同時將部分丁役負擔攤入田畝。過去按戶、丁出辦徭役,改為據丁數和田糧攤派。」
「其二,賦役負擔除朝廷需要徵收米麥以外的,一律折收銀兩。農民及各種負擔力役戶可用銀兩代役,力役由官府僱人承應。」
「賦役徵收由地方官吏直接辦理,廢除原來通過糧長、里長辦理征解賦役的『民收民解』制,改為「官收官解」制。」
「……」
朱翊鈞仰起頭,衝著張居正笑了笑:「我好想聽明白了,但是又好像沒有。」
張居正包容的笑笑:「沒關係,這對你來說,卻有些陌生。」
「簡而言之,除去一些特殊情況,將徭役合併到田賦中,由官吏直接收解,以銀兩代替實物。」
"農民擺脫各種繁複的苛捐雜稅,朝廷不必經他人之手徵收賦稅,避免各級官吏動手腳,中飽私囊,免去運輸、儲存之不便,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如此化繁為簡,既減少了百姓的負擔,又增加了朝廷稅收,於國於民,皆有裨益。」
朱翊鈞說:「這很難吧。於國於民,皆有裨益。但那些從中牟利的貪官、積累了大量土地的地主,便不能作弊了。」
張居正又道:「嘉靖八年,時任內閣次輔桂萼提出編審徭役。」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