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還記得,每次皇爺爺不得不寫「夷」這個字的時候,都會刻意寫小一些,高拱還曾因為這個字差點被罷官,可見其對蒙古人深惡痛絕。
如此深重的民族仇恨很難消弭,直至今日,朝中仍然有一大批頑固派,堅決反對與俺答通貢互市。他們認為,大明乃是泱泱大國,怎可放低身段,與蠻夷談和。
當年的「土木堡之變」歷歷在目,前車之鑑不可重蹈覆轍。
蒙古人狡詐之極,把漢那吉投降,說不定就是他們的陰謀,授予他官職,到時候,俺答汗揮兵南下,祖孫倆裡應外合,豈不是要打到紫禁城來。
俺答汗一心想要通貢互市,目的是想要藉助朝廷封的官職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聲望,方便與其他草原諸部抗衡。
他的目的並不單純。
這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朱翊鈞也發現了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戶部、兵部以及一些地方官,因為貪墨糧餉被彈劾和罷免的官員多大數十人。
看來北部戰事也是許多人的搖錢樹,砍了這棵大樹就是斷了他們財路,他們怎麼能不反對?
與這些頑固的老臣不同,高拱和張居正兩人則是積極推動此事,理由有也很簡單,別管對方有什麼目的,先看自己有什麼訴求。
從嘉靖朝後期至今,國庫連年虧空,入不敷出,從地方經濟到國家財政一塌糊塗。想要鞏固邊防,經濟才是基礎。想要發展經濟,先得平息各地的戰事,無論用什麼方法。
現在把漢那吉主動來降,俺答汗舍不下這個孫子,那麼主動權就掌握在朝廷手裡,要怎麼談條件,不也是朝廷說了算。
這麼好的機會不利用起來,反而要因為爭一口氣,殺了把漢那吉,與俺答汗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必定又是一場長達數年的戰爭。
朱翊鈞還發現,最開始積極推動這件事的,也並非高拱和張居正,而是趙貞
吉。
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兵臨城下之時,趙貞吉卻是一個堅決的主戰派。
十幾年過去了,他卻從一個激進的主戰派,變成了一個主和派。
朱翊鈞實在好奇,從西小房出來,正巧遇到了趙貞吉。
他滿面笑容的上前打招呼:「趙閣老,這是從哪兒回來?」
趙貞吉站定,躬身向他行禮:「剛在雍肅殿結束了今日進講。」
朱翊鈞點點頭:「我剛在西小房看到了嘉靖二十七年,趙閣老的奏疏。當時俺答兵臨城下,向皇爺爺要貢。嚴嵩主張同意,你卻堅決反對。」
趙貞吉一愣,這話確實是他說的,正因為此事,他得罪了嚴嵩,不斷被貶職,最後不得不離開朝堂,賦閒在家。
朱翊鈞又問道:「那為什麼你現在又改變注意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