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納銀領取鹽引的方法,直接將邊鎮經濟發展的基礎抽離,商戶逐步撤出,商屯荒廢,邊鎮軍需再度緊張,軍費支出大幅提升。
出售鹽引非但沒能解決國庫收入問題,反而使得財政危機進一步加重。
到了嘉靖朝,也曾有過言官提出恢復開中法。可是世宗沉迷修道,每年需要耗費大量銀兩,他只想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流入國庫,甚至是他的私庫,並不想捨棄利益重新建立制度。
直到隆慶二年,王崇古赴任宣大總督,以龐尚鵬為右僉都御史﹐管理鹽政﹑屯田﹐督辦九邊重鎮屯務,但這幾年來收效勝微。
如今,郜永春奉旨巡視河東的鹽事,稱鹽法毀壞由於官宦橫行,大商謀取專利。王崇古、張四維正是利用職務之便,為家族謀取大量鹽引,阻礙了開中法的恢復。
作者有話要說
第 164 章 了解過鹽法之後,...
了解過鹽法之後,朱翊鈞又專門去了解了王崇古、張四維和楊博的家族。
這三家祖上在太祖高皇帝時期就開始通過開中法和商屯崛起,兩百年間,經過聯姻,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利益關係。
朱翊鈞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在正德之前,山西蒲州在44科鄉試中,一共有77人中舉,僅七人考中進士。
但正德至今,22科鄉試中,蒲州有109人中舉,33人高中進士。
朱翊鈞敏銳的從其中發現了問題的關鍵,蒲州晉商大量子弟考取功名,謀求仕途,絕不僅僅是想要造福百姓,報效國家那麼簡單。
鹽引是朝廷給的,鹽商必定能從中獲取高額的利益,才會以運送軍糧,或是納銀領取的方式獲取,這是一條完整的利益鏈。
鹽池開採的鹽是有限的,供不應求,有些鹽商就算拿到鹽引,也不一定能提到鹽,這時候,如果朝中有人做官,非但可以以低廉的價格套取鹽引,還可以優先從鹽池中提取食鹽,甚至壟斷市場。
馮保提醒朱翊鈞:「殿下,張家可是蒲州最大的商戶,他們所涉獵的生意可不止販鹽。」
朱翊鈞想起來:「之前與俺答通貢互市的時候,就有御史提過,王崇古這是假公濟私。」
馮保問道:「那殿下現在以為呢?」
朱翊鈞走到床邊,看著窗外的海棠樹思忖片刻:「我依然不覺得王崇古和張四維有做什麼觸犯《大明律》的事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