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看了她一眼,道:「你最近聽說過關於盧照鄰的流言嗎?」
姬持道:「倒是聽弟弟提過,都是些無聊的話,不足為信。」
武媚娘緩緩道:「散布流言之人,就是鄧王!」
姬持臉色大變,張嘴欲要辯駁,話到嘴邊,卻無法說出口。
像武皇后這種人,絕不會拿假消息來騙她,她既然這樣說,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武媚娘也不說話,繼續喝茶,讓姬持自己消化這個信息。
殿內突然間陷入了安靜,姬持兩手緊緊絞在一起。
一時間,她又想起了當年文德皇后死後的那一年,整個後宮如同戰場一般的可怕情景。
當年發生的爭鬥太過兇險,她只是回想一下,就覺得不寒而慄。
貞觀十年,宮中突然暴斃的嬪妃就有三人,宮人太監更是死了十數人,還有不少人離奇失蹤。
現在回想起來,崔老太妃也死的離奇,僅僅幫先帝管理後宮不到一年,就精力衰竭而亡。
倘若這中間真有什麼隱秘,鄧王一反常態的行為,似乎也能找到理由。
「殿下,妾身能去勸說一下鄧王嗎?」
武媚娘道:「如何勸說?」
姬持低聲道:「如果真是他所為,妾身也許能問出原因,讓他向陛下認罪。」
武媚娘抬手道:「不行,在沒有弄清他目的前,不能讓他有所察覺。」
姬持心中一驚。
武皇后顯然已將鄧王視作危險人物,皇后既有這種想法,也代表了皇帝的心思。
她不由握緊手指,低聲道:「殿下,我想鄧王不至做出大逆之事。」
武皇后道:「人都是會變的,他如果真是你熟悉的鄧王,會散播盧照鄰的謠言嗎?」
姬持嘆了口氣,道:「妾身明白了。」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況且這些也都是我們的猜測,你先回去歇著吧,若是想到什麼,隨時來跟我說。」
姬持站起身,斂社告退。
武媚娘沒有耽擱,當即起身前往甘露殿,將剛才探知的情況,都跟李治說了。
李治聽完後,沉吟道:「照你這麼說,周國夫人也對鄧王的行為,覺得異?」
武媚娘道:「是的,妾身琢磨著,此事有可能與崔老太妃的死有關。」
李治道:「崔老太妃死於貞觀十年,當時盧照鄰還未成年,常山也就五六歲,怎麼會扯上關係呢?」
武媚娘恰好是貞觀十一年入的宮,她低聲道:「陛下,您知道趙美人嗎?」
「哪個趙美人?」
「常山公主的生母。」
李治在腦海中搜索了一番,總算在角落翻出唐高宗的記憶。
「朕想起來了,那位趙美人被打入冷宮,聽說不到一年就死了。」
武媚娘面色嚴肅,道:「妾身當時剛入宮,聽到些與她有關的事。」
李治道:「什麼?」
武媚娘道:「妾身聽人說,趙美人被打入冷宮,是因崔老太妃病重離京前,
向太宗皇帝要求的。」
李治動容道:「真有此事?」
武媚娘道:「妾身也是聽人說的,不過想確認也容易。」轉頭朝張多海問道:「宮中誰人對宮廷舊事,最為清楚?」
張多海道:「秦少監。」
武媚娘「嗯」了一聲,道:「讓他過來答話。」
過了不多久,秦少監顫巍巍的來到殿內,朝李治二人見了禮。
李治問起趙美人之事,秦少監便將當年的情況說了。
當年長孫皇后病死,李世民把崔老太妃從蜀地請入長安,讓她幫忙治理後宮。
結果不到一年,崔老太妃就重病不起。
太宗本想將她留在長安養病,崔老太妃卻執意返回蜀地,臨走前向太宗建議,將趙美人打入冷宮。
趙美人在冷宮中待了不到一年,便鬱鬱而終。
由此可見,趙美人肯定與崔老太妃有什麼恩怨,也許崔老太妃之死,便與趙美人有關。
鄧王因為此事,怨恨常山公主,故而阻止她與盧照鄰大婚,也就說得通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鄧王的做法雖有錯,畢竟情有可原。
李治剛剛下旨處死了淮南王,實在不願再對付另一位藩王。
「伏勝,你去一趟鄧王府,警告鄧王,他若肯就此收手,朕可以既往不咎。
」李治揮了揮手。
王伏勝正要領旨,外面忽然進來一名內侍,朝李治拱手道:「陛下,蔣王求見。」
李治對蔣王的印象,遠不如越王李貞,因為蔣王在地方上名聲太差,和滕王李元嬰差不多。
不過畢竟是自己兄弟,李治也不能不見。
他朝武媚娘道:「媚娘,朕過去見見蔣王,瞧他有什麼事,你先回立政殿吧,朕待會過去找你。」
邁步出去了。
武媚娘依然坐在榻上,等李治的腳步聲消失後,朝秦少監道:「秦業,吾沒記錯的話,蔣王的生母,也是死於貞觀十年吧?」
秦少監道:「是的,貞觀十年,共有三位嬪妃突然暴斃,蔣王的生母王美人,正是其中之一。」
江尚宮突然道:「殿下,奴婢曾聽人說過,那王美人似乎與常山公主的母親趙美人,是關係極好的姊妹。」
武媚娘望向秦少監,道:「是嗎?」
秦少監低聲道:「是這樣,兩位美人原本都是陰德妃身邊的宮人。」
武媚娘眯著眼道:「事情倒是越來越複雜了,秦業,貞觀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和吾說一說吧。」
秦少監低聲道:「老奴當時也只是個八品內謁者,知道的也不太清楚。」
武媚娘擺手道:「無妨,你就把你知道的告訴吾就行了。」
秦少監應諾一聲,開始述說往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