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林邑、真臘等國,雖是小國,但立國已有數百年,深知存國之道,
不會貿然侵犯我中原王朝。」
「六詔國則不同,他們都是最近一百年才立國的松蠻部落,而且彼此之間,
長期征戰,戰力比其他諸蠻都要強大。」
「這些小國立國不長,好勇鬥狠,蠻習至深,令人難以琢磨,很有可能不自量力,犯我國境。」
李治聽完後,倒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一般能長期存活的小國,都懂得禮敬大國,故能長存。
如今六詔國地區,除了這六個國家外,還有河蠻、白蠻、烏蠻等大小數十個部落。
倘若有一支力量能將這些部落全部整合,便會成為威脅到大唐的存在,比如後來的南詔。
李治現在要做的便是,一邊傳播中原文化,慢慢融合他們,一邊防止其中一股力量做大,吞併其他勢力。
等過個數十年,這些地區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中原王朝的新邊界。
李治拍了拍邱盛的肩膀,道:「說的很好。」翻身上馬,繼續巡視軍隊。
蕭嗣業見皇帝對南方情況特別關注,心中一動,驅馬上前,拱手道:「陛下,臣有一事啟奏。」
李治側頭道:「何事?」
蕭嗣業道:「臣聽說去年歲末來朝拜的使節團中,六詔國的兩支使節團,依然逗留長安。」
李治道:「因何逗留?」
蕭嗣業道:「聽說他們在為交州副都督的職位而爭執,其實就是想成為六詔之首。」
李治目光一閃,想了起來,前陣子確實有一份交州來的奏章,提議讓南詔國主擔任副都督,李治沒答應。
料來就是因為這個,他們才爭鬧不休。
李治道:「蕭卿,此事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置?」
蕭嗣業道:「臣以為鴻臚寺的官員,過於溫和,無法調解兩國之爭,可從兵部挑選一名官員,以強硬手段,居中調解,定能讓他們老實歸國。」
李治道:「你心中可有人選?」
蕭嗣業道:「臣以為兵部侍郎郝處俊,可擔此重任。」
李治想了想,道:「也好,那就讓郝處俊去調解吧。」
蕭嗣業領了命令,當即告退,策馬來到玄武門外,翻身下馬,急步回到兵部,命人把郝處俊喊了過來。
「下官見過蕭尚書。」郝處俊進屋後,拱手見禮。
蕭嗣業拉著他手,來到席上對坐,親自給他倒了杯茶,笑道:「郝兄不必客氣,我找你過來,是有件事請你去做。」
郝處俊雖是副官,其實比蕭嗣業還大了幾歲。
蕭嗣業平日對他頗為尊敬,郝處俊卻並不領情,一直與蕭嗣業保持距離。
原本兵部尚書是崔敦禮,郝處俊也是崔敦禮提拔的,一直盡心輔佐崔敦禮治理兵部。
崔敦禮年紀太大,兵部另一名侍郎又一直空缺著,其實兵部已由郝處俊實際管理。
後來崔敦禮卒逝,郝處俊本以為自己會順利接任兵部尚書。
誰知崔敦禮臨死之前,舉薦了蕭嗣業,這讓他大受打擊,自然不待見對方了。
郝處俊淡淡道:「蕭尚書請講。」
蕭嗣業微笑道:「最近鴻臚寺的事,郝兄可聽說了?」
郝處俊道:「蕭尚書指的是南詔和北詔使節團的事嗎?」
「正是。」蕭嗣業道:「他們在鴻臚寺繼續鬧,影響可不太好,可他們畢竟在吐蕃之戰有功,也不好轟走他們。所以需要設法調解兩家矛盾。」
郝處俊道:「蕭尚書是想讓下官去嗎?」
蕭嗣業笑道:「剛剛我和陛下檢閱北衙禁軍,我向陛下提起此事,並且舉薦郝兄去負責。」
郝處俊微微一愣。
蕭嗣業派他去調解,和蕭嗣業向皇帝舉薦他去調解,那可是兩碼事。
前者是故意給他找麻煩,把他支出兵部,後者則是給他立功的機會。
郝處俊沉默良久,想著蕭嗣業自空降到兵部後,一直對他很客氣,心中對這個主官終於心服了,拱手道:「多謝蕭尚書。」
蕭嗣業正色道:「我舉薦郝兄,是深知郝兄有這個能力,能夠處理好此事。
R
郝處俊在官場多年,自然知道蕭嗣業這時候舉薦自己,是想給自己一個遂駕出巡的機會,肅然道:「郝某定竭盡全力,不負尚書所望。」
蕭嗣業當即派人去聯繫戴至德,協商此事。
不料派去的人卻傳回一個消息,中書令李義府已經舉薦中書舍人張柬之負責此事。
這種事放在平常,不會有人主動去搶,然而如今正值皇帝出巡之際,誰都想在皇帝面前露臉。
郝處俊嘆道:「李相動作好快。」
蕭嗣業卻道:「郝兄莫急,我等有聖人口諭,雖慢了一步,未必沒有機會,
你且等我消息。」
當即前往鴻臚寺,找上戴至德,希望用皇帝口諭的名義,搶過此事。
然而戴至德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若拒絕蕭嗣業,皇帝將來問起時,他可以推給李義府。
他若同意此事,李義府朝他質問時,他可沒法推給皇帝。
兩人談了半個多時辰,戴至德也不拒絕,只一味的打太極,讓蕭嗣業去找李義府協商。
蕭嗣業實在沒辦法,只好先回到兵部,將情況與郝處俊說了。
郝處俊道:「既然無法成事,不如罷了。尚書的一片美意,下官不會忘記。
R
蕭嗣業卻道:「我來跟你說,並非放棄,而是想讓你和我一起去見李義府。」
郝處俊皺眉道:「這位李相一向綿里藏針,只怕不會相讓。」
蕭嗣業道:「我也明白,不過我等畢竟有聖人口諭,他不好拒絕,估計會和我一同面聖,向陛下請示。」
郝處俊頓時明白,自己同行的話,到時面聖,皇帝看見他後,選中他的機會很大。
但郝處俊還是有一絲擔憂,若是在聖人面前陳奏此事,最後卻被張柬之比下,必定大失顏面。
「那張柬之是陛下直調中書省,深得陛下信任,只怕我去了也沒用。」他低聲道。
蕭嗣業微笑道:「你不必擔心,那張柬之剛進中書省時,大家都以為他會成為下一個狄仁傑,可結果呢,陛下對他不聞不問,只怕是一時興起,才將他調入中書,早就把他忘了。」
郝處俊心中也有此想法,見蕭嗣業這般說,心中大定。
再者,官場沉浮,最重要的便是順勢而為,如今蕭嗣業肯主動幫他,若不乘這股勢,反會得罪對方。
於是不再推辭,和蕭嗣業一起前往中書省,找上李義府。
李義府得知二人來意後,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卻分毫不退。
蕭嗣業搬出皇帝口諭後,他果然提出面聖。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