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磨鏡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考慮過後,林如晦道:「娘娘,臣願去齊家與齊老太傅面談。」

「此事暫且擱置,先別去打攪老太傅。」木良漪道,「林尚書安心準備考試相關事項即可,確保考試能入場進行,不出紕漏。」

林如晦聽出言外之意,此次考試還未開始,就有人出手攪動了這麼大的波浪,那考試過程中的手腳自然也少不了。

「是。」他恭聲道,「臣定不辱命。」

「不必在這兒站著了,去忙你的。」

「微臣告退。」

林如晦離開之後,木良漪首先看向譚萬年,道:「本宮上回的疑問,譚尚書可找出了答案?」

輪到自己了,譚萬年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他走上前,將一張摺疊起來的紙雙手遞與青兒。

青兒接了,在木良漪面前鋪展開來——原來是一張大周輿圖。

木良漪低頭去看,這張輿圖之上原該有二百二十五個州,此時其中的一百零四州被割去,只剩下一百二十三州尚屬大周。

在這一百二十三個州當中,東南方向,緊鄰著永安的一片區域被人用硃筆圈了出來。除了這一片區域,還有南方臨海的三個州,也被圈了出來。

木良漪嘴角微揚,頗感興趣地問道:「用硃筆圈出來的這兩片區域,有何特別之處?」

「回娘娘。」譚萬年既慎重又小心地答道,「娘娘上次問臣,若要動兵,需提前做哪些準備。」

「臣給出的答案是,積糧,聚財。」

「臣用硃筆圈出來的這兩個區域,一個是以越州為中心的十州,皆是水土豐茂,糧食高產的區域。南方沿海三州,則是海上貿易鼎盛的區域。」

「所以,在此處積蓄糧草。」木良漪分別點了點兩片區域,「在此處聚財?」

「娘娘聖明。」

「詳細說說。」

「是。」譚萬年又看了眼木良江,得到他鼓勵的眼神之後,才穩了穩激動又緊張的情緒,接著道,「臣有兩個大膽的提議,想要分別在這兩處施行,不知娘娘是否願意採用。」

「你說。」

「其一,降低海州,澹州,漁州三州的商稅,減免徭役,大力推動出海貿易。具體施行細則,微臣已在奏摺中一一陳明,請娘娘觀閱。」說完,他又遞上一本厚厚的奏章。

木良漪展開看了片刻,既沒露出贊同的表情,也沒有表示出不贊同。

譚萬年心裡開始打鼓。唯恐沒有表達清楚,讓木良漪覺得他是無用之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