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鳳鳴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托胤奚言必稱「奉女君之命」的福,如今全軍皆已知曉,這名沉斂多謀的南玄將軍,一身本領皆是那位「金陵第一人」謝氏女君所教。

有人目睹胤將軍左右雙手一齊寫字,驚為天人,胤奚卻道這算什麼,「吾君非但能雙手齊書,且耳聞一事,口發一令,取籌分兵,一息之間五令齊發,一夜之間剿平反賊三萬。我學到的,不過是吾主皮毛。」

有人欽佩胤將軍以少勝多的妙計,胤奚卻道:「吾君運籌千里,撒豆成兵,尉遲太后親口言她一人抵得十萬雄兵,我追隨女君日久,卻遠遠不及。」

胤奚說這些話,對他在合盟軍中的威望而言,其實是件很微妙的事。

自謙是文人的默契,軍營卻是一群氣血強盛的雄性天然的角力場。男人天性中的驕傲使然,讓他們不會心服於一個成日將女人掛在嘴邊的主帥。

可胤奚夠硬。

他從不刻意立威,他只是站在那裡,一次次迎著鐵蹄扛下尉軍猛烈的進攻。他像一塊沉穩的錨石,一桿不倒的旗幟,磐石壓著這艘風雨飄搖的大船,旗幟之上是他供奉的神壇,上面清清楚楚刻著他的來路。

他無聲地告訴眾人,你們服從我,便需先於我臣服在我之上的女君。

久而久之,人們對胤統領口中那至尊無上的女子,充滿了好奇與敬畏。

高世軍對謝瀾安卻是忌憚。

他還沒忘當初六鎮起義的引頭,便是謝瀾安向尉朝歸還那兩萬戰俘,引發了朝中貴族貪墨的陰私。

可以說,高世軍之所以淪落到今日,追根究底,離不開謝瀾安所賜。

可要他平心而論,他對謝瀾安的敵意,卻還不如對刻薄寡恩的北朝廷來得深切,有時候高世軍甚至慶幸謝瀾安放還了那兩萬同袍,而不是一舉斬殺。

見了鬼了。

這種神秘矛盾卻又讓人不禁受其影響的氣質,高世軍在胤奚身上同樣看到過。

他時而覺得胤奚城府深不可測,陰森冰冷,時而又錯覺這小子對人坦誠相待,心地仁慈。

如果高世軍有機會和南朝的庾太后或遜帝促膝長談,也許會與這對曾經被謝瀾安一臉正氣地耍得團團轉的母子引為知己。

謝二爺說胤奚是謝瀾安一手調教出來的人,絕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

畫皮畫骨,他被她從一灘污泥里撈起,由她重塑了血肉與心志。於是他處處學她,將她的精髓融進自己的血液。

可在離開謝瀾安後,胤奚開始漸漸顯露出自己的氣質。

與女君神擋殺神的桀驁獨斷不同,胤奚在一步一絕境裡打磨出了沉毅如水的內核。他從前學她的視野,從高處網羅全局,然而隨著接收的流人與難民越多,胤奚回到了底層的土壤一肩托起芸芸生民。

影子離開主人,滋生出自己的形狀。

唯一的代價,是承受從形影不離撕裂成一分為二的痛。

痛處有名,名做相思。

「幼承家學。」

胤奚沒有隱瞞高世軍。「我本是挽郎出身。」

高世軍大為意外。

他先前就覺得奇怪,按說這傢伙氣度清華,容貌俊美,舉手投足都和大老粗不一樣,怎麼看也是個錦繡堆里養出來的豪閥將門子弟,卻怎麼又能和鄉野九流的人打成一片?

不承想,他竟也是個苦出身。<="<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