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相敬如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裴芸回以一笑,「煩請馮嬤嬤回稟太后,便說孫媳知道了,定會依太后的意思辦好此事。」

馮嬤嬤深深看了裴芸一眼,打此次回宮,她便發覺太子妃似與從前有些不同了。

先頭尚且說不出個所以然,而今才覺,是眼神變了。

從前的太子妃眼神空洞木訥,雖也是淡漠寡言,但遇事會有些畏畏縮縮。

但而今她卻會抬著下頜,大大方方同她言語。

那一雙眼眸亦從一潭死水變成了一片水波蕩漾的湖,清澈瀲灩。眼眸活了,人也越發有了生氣,整個人美得若和煦春風中盛開的牡丹。

馮嬤嬤倒是更欣賞現在的裴芸,宮中苦悶,則更要自洽,看來這太子妃是尋到了自洽的法子。

她福了福身,帶著幾個宮人退下,獨留下一個,說是用以給裴芸介紹畫像上這些姑娘。

馮嬤嬤一走,裴芸便展開那些畫捲來看,裡頭竟有好些個眼熟的。

上回在諶兒百晬宴上動心思但被裴芊壞了事兒的孟琴姿也在。

然裴芸只看了一眼,就命書硯收攏孟琴姿的這幅,擱在一旁。

既得太后讓她親自挑人,她定是得選些乖巧聽話,而不是會給她惹麻煩的,不然豈非給她自己添堵。

便若這孟琴姿,再若那柳眉兒的,這京城三大世家的姑娘,個個心高氣傲,自覺高人一等,她絕不可能選入其中。

京城這三大世家,即太子母家沈家,裕王妃柳眉兒的娘家,還有便是孟琴姿背後的孟家。

三大世家因開國之功,家中男兒多在朝中為官,甚至於封侯拜相,女兒則嫁予高門聯姻,或進宮為妃,紮根幾十年,樹大根深,在朝中權重勢大,難以撼動。

譬如柳眉兒的父親為國子監祭酒,門生遍布大昭,再如孟琴姿的伯父,而今孟家家主,未至不惑,是大昭史上最年輕的內閣大學士。

故而當年,太子妃人選繞過呼聲最高的三大世家的姑娘,落到了她裴芸頭上,令不少人匪夷所思。

當時有傳言,是慶貞帝不欲三大世家為這一太子妃之位爭鬥太過,甚至有說,是慶貞帝為了藉此打壓三大世家的權勢。

但這些說法到底無依據,畢竟三大世家至今仍穩穩立於朝堂,不曾有所改變。

可前世……

裴芸收回拉長的思緒,垂了垂眼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世上之事並無永遠長久的。

馮嬤嬤留下的宮人直到申時才離開,說是幫她,其實亦有監視的意味,想來回了慈壽宮便會同太后回稟。

晚膳前,裴芸本欲令書墨去請太子過來,但垂眸看到腕上的鐲子,像是突然想通了什麼。

前世太后未在眾人面前公然提替太子納側妃,但這一世卻是不同,太子並未拒絕,想來也知推脫不得,之後她定然得費心操持此事,便贈她玉鐲以作安慰。

既得這玉鐲也收了,她也不好讓太子親自來,還是她去澄華殿跑一趟為好。

晚膳罷,裴芸哄睡了諶兒,又特意換了身蓮紅的衣裙,她記得上回太子說過,更喜她著這般鮮妍的顏色。

東宮要添新人,怎麼說也是大事,她自得鄭重些。

前往澄華殿的路上,書硯書墨一人捧著一摞畫卷,一人端著才讓御膳房送來的蓮子湯,對視著滿臉愁容,這太子納側妃,很快便要有人同她家娘娘爭寵,她家娘娘怎還能這般高興呢。

澄華殿。

守在外頭的盛喜見著裴芸,面露驚詫,聽得裴芸問他「殿下可在」,懵怔了一瞬,才急急道:「回娘娘,殿下在書房呢」。

他忙入內通稟,將裴芸領入殿去。

裴芸少有來太子書房,上一回是幾年前,她也記不清了,只一踏進去,她下意識瞥向掛在書房東面的那幅畫。

那便是先頭百晬宴上,李姝蕊用來諷刺她的畫,亦是太子早逝的心上人,沈家二姑娘沈寧葭所作。

裴芸淡淡收回目光,便見太子已然放落手中的筆,起身朝她走來。

她福了福身,接過書墨手中的托盤,擱在榻桌上,「殿下,天熱易燥,這是臣妾特意吩咐御膳房做的蓮子湯,清熱祛火,殿下且用些。」

太子在小榻上坐下,唇間笑意清淺,「今日怎突然給孤送湯來了?」

裴芸在太子對面落座,不好立刻說事,只笑著摸了摸腕上的玉鐲。

李長曄見她眼睫微垂,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眸中笑意濃了幾分。

打她今日一進來,他便發現她穿了身顏色鮮妍的衣裳,蓮紅的料子襯得她愈髮膚若凝脂,月貌花容。

她難得來的,又特地來給他送湯,就同他們新婚時那般,想來,當是這枚鐲子的功勞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