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梁山思考人生的日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端王能放任你詔安?」 明新微問道。

「戰事打起來,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龐秀道,「況且我們屆時打出的詔安條件,是要太后放權,這也是端王的最終目的,他為何不樂見其成?」

明新微想,確實是一招釜底抽薪的計策,太后和端王各打五十大板,逼太后放權,再扳倒端王,像是一個純臣能做出來的事。她又問:「陳籍可有說如何相助?」

龐秀聽她直呼陳籍姓名,心中有些猜測,但不便細問,只說:「陳官人會在朝中進言,有了眉目,便想法與我們通氣。」

明新微聽得心裡打鼓,詔安這點功勞對陳籍來說只是錦上添花,算是虎落平陽,被龐秀逼著的半推半就,誰知道他會不會懷恨在心,反而伺機報復?

在她那個混亂長夢中,濟州的叛亂似乎是被陳籍平息了,其中還得了個名號「無鋒劍」的俠客相助,讓陳籍撿了漏,由此高升,並沒有詔安一說。但如今,陳籍被她稀里糊塗綁上山來,和龐秀有了這段前緣,或許,會有轉機?

一個不算轉機的轉機,比想像中來得更快一點。

五月,雙方第一次水戰,大宋虎翼水軍的先鋒營打出了一面「明」字旗。

明新微聽了這個消息,心中一動,便要龐秀安排她前往。

「就算姓明,也不一定就是你二哥。」 龐秀並不同意她去冒險。

「必定是的!」 明新微肯定道,「虎翼水軍中慣例是用五色五方旗作旗語,壓陣的大纛旗上倒是會寫上將領姓氏,但斷沒有先鋒營扛著「明」字旗往前沖的。」

她見龐秀還未鬆口,急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就讓我一試吧!如今陳籍音信全無,誰知他打的什麼主意,現在派了我二哥來,必定是見我留在山中,特意讓他來送信的,我去走著一趟,正好摸底,先生不也盼著早日詔安嗎?」

龐秀沉吟多時,到底被她說動,答應一試。

第44章

先兵後禮 搦戰

明新微滿心以為那面「明」字旗就是暗號, 說動龐秀後,立安山便放出了想要和談的意思, 沒想到對面一口回絕。這倒出乎她的意料,只好和龐秀從長計議。

龐秀伸出食指,點了點沙盤上水泊西面的位置,給她分析了當下的戰局:「朱將軍和大小吳將軍一路往西,占了鄆城縣、壽張縣,入蒲州,一路打到鄄城。」 又點了點水泊南面:「但東京的招討軍卻不去救鄄城, 反而屯兵濟州, 派了水軍,想要直取立安山,來一招圍魏救趙。」

其實也不完全算圍魏救趙, 因為在朝廷看來, 貌似勢如破竹的朱用其實無須太過憂心, 樞密院和兵部在朝堂上的爭論,認為應當擒賊先擒王。一是鄄城離東京尚遠, 二是東京八十萬禁軍,便是壓也能把朱用的幾萬人馬壓死,反而是立安山中檄文犀利的辛明和龐秀,須得儘早解決, 免得禍亂人心。一但收剿了立安山, 朱用等人沒了後援糧草, 頃刻便可被包了餃子。

因此樞密副使鍾為盞親自掛帥, 以虎翼水軍為先鋒,濟州團練使領左軍,陳州團練使領右軍, 浩浩蕩蕩,直奔濟州而來。又另押了公文,讓鄆州知州,領兵去救鄄城。

虎翼水軍果然名不虛傳,初次交鋒,倉促應戰下,立安山首戰失利,任由他們乘了戰艦,長驅直入,盧家三兄弟帶領的水軍見了宋軍氣勢,不敢直攝其鋒,士氣低迷,退回虎頭灘旁的水寨內。虎翼水軍大獲全勝,鳴金收兵,封鎖了水泊沿岸,大有切斷山中供給的架勢。

三兄弟中的老二盧思利見此,出了一計。盧思利諢名「鉤蟒」,既得名於他雙腿上紋的蠍尾巨蛇,也得名於他善使計謀。盧思利道,不如棄戰艦而乘百艘快船,憑藉地利,指揮穿梭蘆葦間,相機投擲火蒺藜,炸毀宋軍桅杆。

此計果然奏效,沿岸的宋軍戰艦,戰線拉得過長,首尾不能呼應,如大象無法踩死身上的螞蟻,兵卒死傷雖不多,但船艦頗多損毀。

虎翼軍眼見無法封鎖水泊沿岸,只好退回濟州城內,再做打算。

「一來一回,我們同東京招討軍,算是打了個平手。」 龐秀總結道。

明新微心念急轉,已然明了:「我懂了,此時去談,對方只會以為我們不戰而怯,本寨空虛,所以——」 她撿了一個小旗,插到濟州城頭:「須得主動出擊,給對方一個下馬威,才好相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