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她就意識到不對了,那個時候,當今的官家趙禎還沒出生呢,十八年前的真宗並沒有任何子嗣。
龐秀見她自己領悟到了,便不言語,果然聽她道:「想必留了旨意,若有萬一,當立先帝的某個兄弟為帝。」
龐秀目含讚許,問道:「你覺得會立誰?」
不管立的是誰,既然真宗親征成功,這份秘密傳約,自然作廢。倘若有百年之後的人翻看宋史,只能看到語焉不詳的兩句話。
奏曰:「十日之間未有捷報,時當如何?」
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
好一個「默然良久」,此處立了誰?沒人敢寫。真宗無嗣,誰是皇太子?或者說,國難當頭,誰人能當皇太子?
明新微終於知曉這水有多渾了,心中狂跳,道:「先帝不比太祖太宗,並非馬上天子,被宰相逼著親征,兵臨城下,不管他自己心裡如何想,大概都會傳位給最勇武的兄弟。」
太宗皇帝趙匡義,和他開國的哥哥趙匡胤一樣,是個強硬君主,他的一眾兒子裡,真宗不過中不溜,既不賢,也不長,排行老三。但真宗運氣不錯,或者說他毫無威脅的儒雅,入了太宗的法眼,再加上前頭兩個兄弟接連出事,真宗什麼都不做,排排坐,吃果果,撿了個漏,當了皇帝。
真要立賢能,真宗的弟弟,排行老八的端王,比真宗更有雄主之風。
一個大膽的猜測在她心中成形:「所以——留的旨意,是立端王?」
龐秀沒說是,也沒說不是:「當初太祖登遐,太宗繼位,非是父傳子,而是兄傳弟,言趙氏江山不能落入幼主手裡,恐重蹈後周皇帝前車之鑑。如此先例擺在前頭,你說,哪個有能力的皇弟,能夠不動心思?」
更何況,他還上過秘詔,離皇位那麼近過?
明新微已經暗暗能夠察覺龐秀的意思:「所以,端王見你不能入仕,便招徠了你,讓你幫他暗中經營?」
她說完,又覺得「招徠」用得或許不準確,便改口道:「或許威逼利誘?」
一種莫名的寒意襲上心頭,她澀聲道:「我二……父親,知曉這事情嗎?他真是因為強人剪徑,丟的性命?」
龐秀初見她時,聽她掰扯一番姻緣拆字的,便知曉這是一個機敏的小娘子,心細又有急智,如今不得不再次感嘆她的敏感聰穎,又暗自憂心,慧極必傷,人生最好是難得糊塗。
「你父親的事,說來慚愧,我並沒有端王下手的證據,具體真相如何,無從得知。但他去後,我也想明白了,這事我不做,也有別人去做。左右這輩子是無法入仕了,不如乾脆接近端王,若能消弭一場人禍,也不算白活一場。」
局外人楊束聽到此處,心想,這個他熟,擒賊先擒王,把端王解決了,皆大歡喜。
明新微似有所感,瞥了楊束一眼,道:「那我們可有什麼忙能幫上?若來武的,只怕也萬難接近端王。」
龐秀卻並沒有要暗殺端王的打算,搖頭道:「大宋宗室都是出不了東京的,雖是掣肘,也是衛護,要想殺他,談何容易?」 嘆口氣,又道:「這麼多年,我在明,他在暗,周圍耳目環伺,我不敢稍露異心,矜矜業業,可堪得了他幾分信任。」
明新微便問:「先生想必已有對策?」
「算是有一計。他雖警惕,但經年累月,我也留下一些把柄,只須一個契機,面呈御覽,一招制敵。」
明新微同楊束對視一眼,脫口而出:「詔安?」
「不錯。」
立安山憑「誅妖后,護幼主」起義是端王早就定好的,他同太
後的權力之爭,隨著真宗登遐,便到了圖窮匕見的地步。要說大宋對宗室的限制,那真是前無古人,雖然封了王,端王一沒藩地可就,二沒兵權可領,但他在京中經營多年,此時發難,意在逼退太后,由他攝政,到時候,他那年幼的侄兒,能不能活到成年,可就兩說了。
龐秀原本就打算將計就計,趁著戰時,謀求詔安,如今又有陳籍相助,更多一成勝算。<="<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