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燈塔有朵月亮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塔齊歐舉手:「拉丁同盟是什麼?」

「古義大利半島拉丁姆地區約三十個小城所結的同盟。」莫里斯用英語回答他。

路易十三繼續說:「在經歷了兩個多世紀的整頓、三次布匿戰爭、四次馬其頓戰爭和一場敘利亞戰爭後,羅馬橫跨亞、歐、非三洲,成為地中海大國。這時候,有人就坐不住了。前137年,西西里島爆發大規模奴隸起義——農民對地主、無權者對當權者、騎士派對元老派。三十年後,執政官馬略推行募兵制,招攬大批公民加入到他的軍隊。又過了很多年,同盟者戰爭爆發。」

「同盟者是……」

莫里斯解釋:「以馬爾西人為主的反羅馬同盟。」

國王點了點頭。

「在貴族派的鎮壓下,馬爾西人戰敗。不久後又爆發斯巴達克斯起義——」

塔齊歐正要開口。

「斯巴達克斯起義是以斯巴達克斯為主要指揮官之一的大規模羅馬奴隸起義。」這次莫里斯用法語搶答道,「遺憾的是,這場起義不到兩年便以全軍覆沒告終,兩位指揮官也壯烈犧牲。十年後,愷撒和克拉蘇、龐培兩人暗中結盟共控羅馬。後克拉蘇死於戰爭,愷撒在內戰中戰勝龐培,實行軍政獨裁。」

國王接過他的話:「可惜報應來得太快。上位短短不到五年,這位統治者就被貴族派的一個陰謀分子給宰了。這下羅馬又亂作一團。危急關頭,雷必達、安東尼、屋大維三人公開結盟,獲得五年羅馬統治權。彼時屋大維還不過十九歲。統治期一到,他先是借雷必達兵力消除龐培遺患,又趁勢奪取兵權鞏固自身在義大利的統治地位。」

塔齊歐搶先問:「那安東尼呢?」

「安東尼原是屋大維的姐夫,」莫里斯笑著說,「在得知小舅子將那些擁護自己的執政官和元老逼到埃及後,他一怒之下就把屋大維的姐姐趕出家門,轉頭跟埃及女王互生情愫。出於報復,屋大維煽動元老院及公民大會向埃及宣戰。見安東尼戰勢不妙,埃及女王私下會面屋大維,以投降為條件懇求對方饒愛人不死。屋大維同意。隨後女王寫信給安東尼謊稱自己已經自殺,要他向屋大維拱手投降。安東尼看到信後以為王后真的死了,當即拔劍自刎。」

「……然後呢?」

「事已至此,屋大維大權在握——」路易十三的手指將羅馬和迦太基、米蘭、君士坦丁堡等十幾個地方圈到一起,「羅馬帝國成立。」

「但這還只是個小小的開始。」莫里斯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隨著羅慕路斯二世的廢黜走向覆滅。歷經上千年的發展與更迭,東羅馬帝國也在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中徹底瓦解。」

塔齊歐認真地看著他。

「神聖羅馬帝國早已不復存在,現存於世的——」人類的指尖定格在地圖中的日耳曼尼亞上,「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不錯!」國王說著揚起眉毛,「但是所謂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不過是某個家族的小分支罷了。」

「您是說……」塔齊歐想起自己在書里看到過的一些內容,「哈布斯堡家族?」

據他所知,哈布斯堡家族可以說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強大、統治範圍最廣的王室。其成員卡洛斯一世不僅是西班牙國王,還曾擔任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三百多年前,原本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繼承人先後死去。皇位虛懸,諸侯紛爭。這時,其中一位來自德國西南部的諸侯魯道夫·哈布斯堡殺出重圍,成為最終贏家。

1273年10月1日,魯道夫當選帝國皇帝。自此,哈布斯堡王朝在控制歐洲的道路上逐漸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北至波羅的海,南至亞的里亞海,西至萊茵河,東至喀爾巴阡山脈。權力一度擴展到波希米亞、匈牙利、波蘭、南斯拉夫、西班牙還有義大利部分地區。

如果把歐洲比作海洋,那哈布森堡王朝簡直是虎鯨一般的存在!

只是,虎鯨也有弱點。

路易十三頗為滿意地拍了拍塔齊歐的肩膀:「兩百多年前,義大利城邦掀起文藝復興。很快,這朵誕生於教會壓迫的人文主義之花在西歐瘋狂生長。1517年的萬聖夜,萊比錫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先生公然在維騰貝格宮城教堂門上張貼《九十五條論綱》以挑戰羅馬教皇權威。」

塔齊歐:「這個《九十五條論綱》講了什麼啊?」

「抗議羅馬教廷銷售贖罪券。」莫里斯說,「當時按照教會的說法,只要肯花錢,魔鬼也能上天堂。路德先生通過這篇辯論提綱指出贖罪券的本質不在贖罪,而是剝削。他也因此觸怒羅馬教廷而受到審判。後來他還連續發表了好幾篇文章,宣稱羅馬教會是人間強盜。」

國王悠悠道:「『教皇不是《聖經》的最終解釋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與上帝相通而成為祭司,無需神父作中介。』——他的原話。」

「就這樣,他被利奧十世開除教籍,帝國會議要給他定個重罪。」莫里斯微微一笑,「但他的擁護者可不是吃素的。於是,一場空前絕後的宗教改革正式爆發。」

「就此,德意志宗教分裂。然後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各種新教層出不窮。譬如路德宗、加爾文宗……」國王一停,「你們英格蘭是什麼來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