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與夯土的官道較為平坦,但有些路段碎石鋪得不平,車輪碾壓在碎石上,較泥土的路要顛簸。
先生們做過試驗,得出除去車輪面,車輛的大小輕重不同之外,最主要的緣由是力量乃為相互。
好比人用手打人,打在柔軟的棉花上,與打在堅硬的物品上,得到的結果完全不同。
因為力量乃為相互,先生們經過鑽研商議,一致認為,用同樣的力氣打在棉堆上,手不會覺著疼,棉堆肯定化解了一部分力。
棉堆因為柔軟,無形中分解了力道。那麼,可以考慮軟化與地面直接接觸的車輪。
車輪是用木頭製成,軟木不結實,承受不了太重的力,用過多種木頭做車輪,都以失敗告終。
且車輪做得太寬,會造成車本身過重,無法承重,且對現有的路面也會造成損壞。
車輪與車廂的連接,主要是
車轅與車軸十字交叉,轅的一端位於軸的正中心,早在先秦時期,為了減少車輛晃動,會在車軸的兩側放置兩塊「伏兔」,即兩塊與軸厚度直徑相當的木或銅塊。
先生們經過多種嘗試,在伏兔上做了革新,用精鐵打成會伸縮的伏兔,隨著車的行走,產生的晃動大小不同,伏兔伸縮也不同,化解了因此產生的大部分震動。
改進後的輪椅,在平坦的青石地面上推動,比起以前的輪椅,至少降低了六成的震動。
伏兔的改進大獲成功,雖說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打造難,使用一段時日需要更換伏兔,本錢貴,用在行駛的馬車上還需要經過驗證。但對現有的車輛來說,已經是巨大的革新。
寧毓瑛參與此次改進輪椅,獲得了她自己都無法衡量的學問。
她稱高門兒郎不可靠,寧悟明卻不回應,反指她的意思是寒門兒郎可靠。
高門兒郎可靠,並不代表寒門兒郎可靠,就好比輪椅車輛會震動,路面不平穩,車輛的大小,重量等都是緣由之一,並非絕對,非此即彼。
「阿爹,你們在朝堂上,也是這般討論朝政大事嗎?唉,那真是......」
寧毓瑛一副欲言又止,很是抱歉的模樣。她沒繼續說下去,不過她的表情,足以表明了她的態度。
寧悟明面色不變,只看著寧毓瑛不語。
「我並無他意,只是禮尚往來,阿爹莫怪。」說著,寧毓瑛深深頷首一禮。
寧毓承嚼著糖蓮子,忍住了笑意。
寧毓瑛這豈是禮尚往來,她是直接打臉了。幸虧寧悟明是親爹,他人前人後兩張臉,比尋常人臉要厚一倍起,能寬宥,也能承受得住。
「阿爹只先回答我先前的話,阿爹是同意,還是反對?」寧毓瑛不理會寧悟明後來提出的問題,直接回到了先前關於高門的問題上。
寧悟明眉毛揚起,他端起茶盞,又嫌棄放下,咳了聲,道:「阿瑛說的高門兒郎問題,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但高門兒郎並非皆如此,我認為,阿瑛擔憂太過,未免有失公允,顯得鑽牛角尖了。」
「阿爹說得是。」寧毓瑛先是肯定了,話鋒一轉反問道:「那麼阿爹以為,高門兒郎並非如此,品性端方的兒郎,究竟占有多少呢?三成,兩成,還是一成?阿爹可有詳盡的數量?」
寧悟明慢慢坐直了身子,像是變了一個人般,再沒了先前的輕鬆,拿出了在陛下面前的態度。他反應極快,反問道:「那麼阿瑛以為高門兒郎紈絝不可靠,可有詳盡的數量,又如何得了出來?」
寧毓瑛坦白地道:「我並未做出核實,無法給出阿爹準確的數量。但我出生於寧氏,從寧氏叔伯兄弟身上,可以得出,高門兒郎若作為夫君,十成十不可靠。阿爹可能對此有不同看法,阿爹可辯解,自己不失為好夫君。」
好一招絕殺!
寧毓承差點沒笑出聲,寧悟明敢當著夏夫人的面,稱自己為好夫君,估計他會血濺當場。
果然,寧悟明飛快看了眼板著臉的夏夫人,不自在別轉頭,暗自哼了聲,道:「好,高門兒郎阿瑛看不上,那寒門的兒郎呢,阿瑛以為如何?」
寧毓瑛道:「我以為,高門兒郎,與寒門兒郎大多相似。因著都是男子,大抵性情差不離。阿爹以為呢?」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