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寧毓承對寧毓華寧毓閔說道:「大哥,你與二哥一起。二哥,你的防治冊子寫得很好,你給大哥讀,解釋。」

夏恪庵本來要說與寧毓承一處,被寧悟明搶了先,他道:「我與小七一處,阿瑛,你也與我們一道。」

「算了算了。」夏恪庵很是大度,沒與寧悟明搶。

大家商議了一陣,分頭前去忙碌。夏恪庵等不及朝廷的旨意,很是有氣勢,將還未送到戶部的秋賦,先截留了一部分。

衣衫好解決,寧毓承跑了一趟趙家,趙豐年等人出面,很快張羅到了十餘車舊衫。

最難的是石灰,石灰在大齊是藥,藥昂貴,將江州府藥鋪的石灰,全部收得一空,也只有堪堪兩車。

藥鋪的大夫們尤其聰明,聽到要防治病害的消息,爭先恐後,分別跟著他們前往了新河縣與山陰縣。

浩浩蕩蕩的救災隊伍,在災後的第三天,到了受災的兩地。

受災的百姓一時還不敢相信,畢竟以前的朝廷,反應從沒這般快過。

在受災百姓的感激涕零中,平江府與青州府的衙門,卻一肚皮的火。

寧毓承一行到了新河縣,余家村離縣城約莫二十里路,因為縣城地勢較高,離月河遠,縣城並未被水淹。

知縣高雍得知府衙來了救災的人,他大鬆口氣,帶著差役們迎出了五里地。他看到長長的車馬,既驚訝,又難掩高興。

領頭的寧悟明,高雍並不認識。他見其氣度不凡,客氣地正要詢問時,寧悟明高昂著頭,很是矜持地自我介紹了:「我乃寧悟明。」

高雍當然聽過寧悟明的大名,他渾身一震,忙要作揖下去,寧悟明不理會他,徑直道:「帶路,前往受災的村子。」

「江南先生莫急,村中現在亂得很,余家村受災最為嚴重,好些村民都到了城中,下官不敢驅趕,儘量將他們留了下來,安置在了城中的廟宇中。」

高雍皺著眉,苦惱地道:「只陳家壩的人,也跟著想要進城。陳家壩乃是隸屬青州府慶安縣。慶安不管,聽到新河縣會收留,受災的百姓拖家攜口跑來,縣衙實在是招架不住,連城門都不敢開。江南先生帶著的這些救災之物,只怕不穩妥,會被陳家壩並慶安來的災民,一搶而空啊!」

第109章

寧毓瑛坐在後面的車上,她見前面車停了,跳下車走了過來,恰好聽到高雍的話,當即提出了一堆問題。

「慶安縣有多少受災的百姓前來逃難,新河縣有多少無家可歸的災民,縣城收留了多少,青壯勞力幾何,婦人老人孩童幾何?缺多少糧食,需要多少衣衫房屋?」

高雍被問得僵住,一個問題都答不上來。

對災民損傷數一概不知,需要多少糧食,衣物,屋子安置受災百姓,更無從得知。

高雍先前的抱怨,也就顯得毫無根據,只是習慣性的推諉。

對寧氏來說,無論是江州府人,還是青州府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命。且陳家壩與余家村一衣帶水,陳家壩村的受災百姓安置不好,余家村也休想得安寧。

寧悟明眉毛揚了又揚,寧毓承瞧著寧毓瑛要發火,輕輕叫了聲二姐。

想到這些人慣常的作風,寧毓瑛深吸一口氣,對身後的車頷首,「文先生,勞煩你老上來一下。」

「我不老。」文先生面無表情辯駁了句,拿著一摞冊子走

了上前。

文先生大名從面上看約莫三十歲出頭,實則二十五歲整。他生得黑,五官擠在一起,面相就顯老。因為他的長相,加之性情一板一眼,有話從不藏著掖著,考科舉時連保人都未曾找到。

不過文先生不以為意,他無心科舉仕途,只對在大齊算不得正統的學問,如天文算學感興趣。

寧毓瑛接過冊子,遞到高雍面前,「這是需要你核計的數,你只在空處填好數即可。記得了,不要亂填,要真實。真實重要,我再強調一遍,要真實!高縣令,你將所有的人馬都派出去,儘快核計出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