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毓承坐在屋檐邊的草墊上,看著院中的眾人。秋日午間的太陽明亮,天高雲淡,他卻恍若以為置身地獄之中。
無論是余家村的村民,或者是準備來搶奪糧食的這群人,皆有相同的特徵,那便是瘦,矮小。
除去瘦,還有肌膚黝黑粗糲,蒼老,始終佝僂著背,手指關節或粗大,或詭異地扭曲,看不出實際年紀。
與其他村中種地為生的百姓一樣,常年辛苦勞作,食物匱乏帶來的結果。
文先生問他,要如何解決,他指的是這些人的命。
寧毓承肯定不會要他們的命,他永遠做不出來這種事。
很快,煮出來的一鍋炊餅與豆子粥,被他們風捲殘雲吃得一乾二淨。余大慶那點憐憫退去,開始心疼起糧食來,沒好氣對著仍舊眼巴巴的一群人,道:「沒了,就這點糧食,我們還要省著吃呢!煮飯的人都被你們打傷了,你們
要如何作陪?」
漢子們縮著頭,一時沒有做聲。陳三柱壯著膽子,看向坐在那裡的寧毓承,撲通一下跪了下來:「貴人啊,行行好,求你收留我們吧,我們不多吃,只給我們一口剩飯,讓我們能活命就好啊!」
其他人見狀,紛紛跟著跪了下來,咚咚磕頭哭求:「貴人行行好啊,我們只要口剩飯,讓我們做牛做馬都行啊!」
寧毓承說不出什麼心情,沉聲道:「你們都起來。」
陳三柱還要磕,寧毓承厲聲道:「都坐好,聽我說話!」
這下,他們才猶豫著坐好,一起忐忑不安看了過來。
寧毓承對余大慶道:「受傷的先歇著,你再找兩個人留下來做飯。多蒸些饅頭,別管糧食,吃完再說。」
地里還有人在幹活,等下還要吃飯,耽擱不得,余大慶趕忙叫了兩個手腳麻利的人去灶房。
寧毓承對文先生道:「先生,勞煩你記一下,核計戶籍人口。」
文先生進屋去拿了冊子出來,寧毓承這才對陳三柱他們道:「我問,你們答。」
陳三柱茫然著點頭,聽到寧毓承問道:「你們如何來了村子,你們家住何處,家中可有親人,如今在何處?」
「我是陳家壩人,家住村西頭,早起去山上挑打下放在山洞中的柴,家中有爹娘妻子兒女共六人。他們都沒了,家中的屋被水淹了,只有我活了下來。」
「我也是陳家壩人,我家住得高一些,家中老小往山上跑,逃出了一條命。我爹娘與娘子與一雙兒女都住在山洞裡,山上冷,沒吃食,我們一家跟著村中的人,往新河縣逃難,新河縣不許我們進去。慶安縣城離得遠,爹娘生了病,我們沒力氣走那麼遠,準備回村去看看,聽說余家村有飯吃,就來了。」
「我是陳家壩人......」
一人一人講述了下去,說到家中失去的親人,不復存在的家,大家泣不成聲。
寧毓承聽得不好受,他深吸一口氣,穩住了神,讓他們先別哭,看向文先生問道:「都記下來了?」
文先生點頭,將冊子遞給寧毓承看:「都記下來了,前來的人總計三十七人,連著他們的家人一起,活下來一百三十人,失蹤一百八十人。所有人的戶籍,皆為陳家壩與陳家壩相鄰的響水村,隸屬慶安縣。兩村人口共計八百六十三人,餘下的人口,究竟前往何方,是生是死,一概不知。」
有人前往更近的新和縣,那些未曾核計到的人,興許有一部分去了慶安縣青州府等地,也有一部分被捲入了洪水中。
他們前去過陳家壩,未曾見到官府的人影。寧毓承無需多問,也知官府還未開始賑濟。
寧毓承道:「你先抄一份,交給福山,讓福山送進縣城,交給高縣令,由他急送給慶安縣,青州府各一份。」
文先生應下進了屋,寧毓承對陳三柱他們道:「我們沒有多的糧食。」
陳三柱他們神色明顯失望,有人急得要哭,寧毓承抬手制止了,道:「你們可以留下來,但是你們要與他們一樣,聽從安排乾活。你們的家人,你們派人去,跟他們說一聲,讓他們跟著福水進縣城,聽從縣城那邊人的安排,做事,換飯吃。我們這邊的村子收拾好,官府應當會出面賑濟,你們可以照著在這裡做事,學到的經驗,回去收拾村子,早些安定下來。」
聽到他們與家人都有了著落,後面的事情也被安排好,大家不禁喜極而泣,又要跪下來磕頭道謝。
「別跪了,你們的腰板,以後挺直一些。」
寧毓承再次阻止了他們,他沉吟了下,臉色沉下去,眼神緩緩掃過陳三柱他們,一字一頓道:「以後,別再對著與你們一般苦難的人動手,欺負同類,算得什麼人。活著,也是一攤腐朽的爛肉!」<="<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