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陳三柱他們神色怔怔,對寧毓承的話,似乎懂了,又未完全聽懂。

院壩中一片安靜,文先生的聲音從屋中傳來,他的聲音大,所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們窮,但也蠢得出奇。余家村有幾顆糧食,要搶,也得去搶糧倉。常平倉守衛多,不好搶,隨便一個縣令,甚至小吏家都糧滿倉。宅子院牆不高,護衛人手不多,你們去搶,輕鬆又有收穫。」

陳三柱等人恍然大悟,又驚駭莫名。

搶官老爺,那還了得,豈不是要造反了?

寧毓承哭笑不得,他轉身進屋,文先生穩坐如鐘,面不改色,飛快在謄抄。

對於文先生的直率,寧毓承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盯著他看了會,心道拿他去陣前,不能將敵人氣死,也能氣得吐血。

文先生謄抄好後,寧毓承吩咐了幾句,福山福水領著人分別出發,前往縣城。

到了傍晚,福水從縣城帶了約莫三十餘人,兩大袋米麵回來,稱寧悟明已經將他們的家人已經收下安置。

這邊,寧毓承安排了陳三柱他們去幹活收拾。人多幹活快,只一天之後,余家村就收拾清理乾淨,人的屍骸與牲畜死屍,悉數深埋。

余家村的村民,開始陸續回村,砍樹搭擋風遮雨的棚子,趕著翻地晾曬,準備種植冬小麥。

陳三柱他們卻沒走,慶安縣官府始終未曾見到動靜。他們回去,沒地方住,也沒有飯吃。

寧毓承見情形不對,回了一趟縣城,詢問究竟。

寧悟明大喇喇占據了高雍縣衙的值房,將青州府府衙的回函扔過來:「你看看,他們這群混帳東西,說的什麼話!」

寧毓承接過青州府府衙的回函,如官府的一貫公函相同,儘是廢話套話。

青州府叫苦稱沒有錢糧,朝廷旨意未曾下達,他們無法擅自行動。

在廢話套話之餘,還隱含著指責,稱江州府小題大做,且越俎代庖,干涉了青州府官府的公事,已經向朝廷寫了摺子,詳細回稟。

寧悟明呵呵冷笑,再將夏恪庵的急信遞給了寧毓承,道:「梁津河段拙山這兩個宗桑,把我們都告上了朝廷!」

第111章 ……

與以前不一樣,寧悟明的生氣中,夾雜著難以言說的憤慨與悲哀。寧毓承將夏恪庵的信還回去,寧悟明抬眼看著他,猶豫了下,道:「小七,這次與以前不同。」

寧毓承平靜地點頭,道:「我知道。」

對這個兒子的聰慧,寧悟明早有領教,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他皺起眉,似乎在沉思,道:「你小舅父伴君時日短,終究是天真了些。不知他會作何想,可會後悔。」

這時寧毓瑛恰好進來,察覺到值房氣氛不對,狐疑地打量兩人,問道:「誰會後悔?」

寧悟明沉吟了下,把青州平江兩府,以及夏恪庵的信一併遞給寧毓瑛,「既然在外做事,阿瑛你也多少該知道些朝廷官府的做派,不能只一味埋頭做事。」

寧毓瑛見寧悟明難得嚴肅,她忙接過信認真讀了起來。官府公函有規定的制式,寧毓瑛不考科舉,平時看得不多。在看兩府的公函時,兩道英氣的眉毛,幾乎連成了一條線,滿臉的嫌棄。

「儘是推諉,言之無物的廢話!」寧毓瑛不留情面評價道。

待看完夏恪庵的信,寧毓承的嫌棄變成了難以置信:「他們怎敢,怎能這版無恥?活生生百姓的性命,他們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去死?」

天氣一天比一天涼,隨著新河縣收留受災百姓的風聲傳出去,越來越多拖家攜口的百姓往新和縣而來。

既然有寧氏在,高雍乾脆做起了甩手掌柜萬事不管。寧悟明在縣城坐鎮安排,寧毓瑛在外,尋了廟宇道觀安置他們。

雖有了遮風擋雨之地,但最重要之處還在於食物,飲水,以及乾淨的問題。安排人時刻守著維持秩序,還是不斷有紛爭發生。

雖辛苦,看到核計出來的傷亡以及失蹤人口,寧毓瑛所有的辛苦都被悲傷占據,

「傷亡不見的百姓近五百人,現在還有近六百婦孺無家可歸,等著朝廷賑濟回歸家鄉。眼見到了耕種冬小麥的時節,莊稼種不下去,明年他們吃甚?」

寧毓瑛拔高了聲音,憤怒至極道:「難道陛下不管,會看著他的子民流離失所,活生生餓死凍死病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