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朝臣不笨,夏舅父到處典當寶貝,只要隨便一問就能得知。他們只為了結黨營私,嫉妒寧氏!」
福水擺好了飯菜,寧毓承招呼寧毓華先吃飯,「大哥也別生氣,陛下要權衡,寧氏風頭太甚,就得壓一壓。」
寧毓華閉了閉眼,一臉的鬱悶。他何嘗不知如此,對朝廷,對陛下失望,又不能妄議陛下,只能借朝臣出
氣了。」
喝了一碗酸筍鴨湯,寧毓華心情緩和了些。他說起了小麥的情形,「我估摸著,收成只有其他種子的六成左右。」
「大哥,很不錯了。」寧毓承安慰道。
以前寧毓華就提醒過寧毓華,南橘北枳,他不要抱太大的念想。
真見到小麥的長勢後,寧毓華還是受了打擊,道:「農桑一事,實在太重要。能讓人活命,還能讓人變高變壯實。有餘糧才能養家禽,吃上葷腥,人的身體好,才能長命。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難就難在,這農桑始終解決不了。」
寧毓承道:「大哥也別灰心,今年地里長勢好的小麥,肯定有強處。將其種子留下來,來年再耕種。大哥仔細分開,看各種種子的收成。南地的人到北地,初初也不習慣,過上兩年就適應了。種子也當如此。不過,大哥要考慮的是,北地的種子適應了南地,就變成了南地一樣的種子。到頭來,兩地調種一事就沒甚用處了。我認為,大哥還是將心思放在防治蟲害,糞肥上。地肥了,種子再好生甄選,損失少,產量能提高不少。」
這些寧毓華都考慮過,蟲害堆肥都難,大家為了吃飯,已經想了無數種的法子。農書中記載甚多,從現在的畝產以及結果來看,九成都沒用。
這些一時都解決不了,寧毓華沒再多說。待飯後兩人坐著吃茶,提到了寧毓衡寧毓瀾他們的親事,「小七,二郎他如何打算,可有與你說過?」
「二哥說前些時日耽擱了讀書,這些天都在埋頭苦讀,爭取不落榜。」寧毓承沉默了下,將寧悟暉身子不好之事說了。
寧悟暉避在荼蘼院多年,寧府上下,幾乎忘了他這個人。
寧毓華驚訝了下,問道:「二郎可還好?」
寧毓承道:「二哥看多了生死,這次他比較平靜。說是三叔這輩子從沒真正受過苦,看到他考中進士,能安心離去。他也能將三伯母從莊子接回來,到身邊奉養。」
三房的事,寧毓華也不好多說,思索了下,道:「你可要去看三伯父?到時候我們一起去。」
「三伯父肯定不願意看到我,大哥自己去吧。」寧毓承笑笑道。
當時寧毓華不在,猜想裡面有事情。他也沒多問,道了聲好,「我明朝去一趟。」
寧毓承點點頭,道:「大哥,四哥五哥的親事,你先問問他們,是想考試前就開始相看,還是放榜後。他們自己的想法,還是要考慮進去。別到時候匆匆給他們定了,他們以為怠慢,心中不快弄得夫妻不和,親事變成了壞事。」
「你說得是,我先去探探他們的口風。」寧毓華皺起了眉,為難道:「小七,你知道阿娘還在生我的氣。四郎五郎他們,阿娘甩手不管,四郎五郎他們如何想都沒用。」
寧毓承沉吟了下,道:「到時候我與你一起去見大伯母。」
錢夫人對寧毓承向來尊重,有他出面,錢夫人肯定會給他幾分面子。寧毓華長鬆了口氣,道:「我這就去找四郎五郎,小七你書別讀得太晚,早些歇息。」
寧毓承只要得閒,都會在亥時中上床歇息,壓根不會熬夜。
寧毓華打探到了兩人的口風,打算等到放榜後再定親,有了功名在身,兩人能結的親事就多了。且聽他們的意思,想在京城尋一門好親。
彼此想法不同,寧毓承聽後也沒多說什麼。在京城定親,兩人是打算想要寧悟明出面了。
相爺親侄子,又是新科進士,前途遠大,京城肯定有無數人家願意這門親事。
接下來的日子,寧毓承一心讀書。很快八月來臨,州府的解試秋闈正式舉行。
考場設在官學,與春闈一樣,一共考三天。由提舉司的薛學正,江州府知府夏恪庵一起主持考試。
地方州府官員主持考試是定例,學正官員為了防止舞弊,要到考試時才公開。
薛學正是寧毓玥的公爹,夏恪庵是寧毓承的親舅父。
寧毓承拿了考號,坐進考場時,看到站在上面的兩人,心頭滋味一時很是複雜。
頭名解元倒無妨,他的考試成績,估計要被詬病得來不正了!
第125章 ……
薛學正先說了幾句場面話,強調了考試的規矩,嚴禁舞弊等,巡考差役鳴鑼,考試正式開始。
考卷裝在蠟封的匣子中,當場展示拆封,以示公正。
第一天考帖經,九經中共一百二十帖,對議六十條。寫出前後句,將缺漏的部分填上,相當於填空。
九經是《周易》,《禮記》《春秋》《公羊傳》等九本經書,主要考記憶背誦。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