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寧毓承下了車,陳大伴在宮門口等著。他大步上前,陳大伴朝皇城司守衛出示腰牌,守衛放他們進了宮門。

陳大伴一言不發走在前面,兩個小黃門則走在寧毓承身後。幾人安靜穿過廣場,到了元豐帝臨朝聽政的福慶殿。

福慶殿並非單獨的大殿,由宮與殿圍在一起組成。大殿與各道門之間皆有禁衛看守。陳大伴領著寧毓承經過前面大殿的夾道,到了後殿的御書房。

「七郎君稍等。」陳大伴停下腳步,上前對一個穿著深紫色的中年白面男人見禮:「孫大伴,七郎君來了,陛下可得空。」

孫大伴不動聲色打量著寧毓承,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朝他頷首道:「陛下等著呢。」說罷,孫大伴側身打開了門帘,走在了前面。

寧毓承抬手施禮道謝,跟在他身後進了御書房。孫大伴上前請安:「陛下,七郎君到了。」

「哦,快過來,讓朕好生瞧瞧。」元豐帝朝門口看來,離得遠,寧毓承照著規矩微微垂首,尚未感受到天子威嚴。

寧毓承上前見禮,等元豐帝叫起之後,再向坐在下首的寧悟明請安。

元豐帝賜座,寧毓承謝恩後,坐在了寧悟明的下首。

離得近了,寧毓承不動聲色打量著元豐帝,登基十年的君王,穿著深色繡龍紋常服,頭戴綴著碩大玳瑁的冠帽。白胖,眼尾眼袋都往下耷拉,眼周浮著一圈淡淡的青色,看上去與中年養尊處優男人並無不同。

承平之君,任上的政績乏善可陳。生在帝王家,做太子儲君八年,對帝王平衡手腕自是最為熟稔。

寧毓承想起史書上記錄的各朝君王,成百上千的帝王,在史書上只留下年號諡號,平庸無奇淹沒在歷史塵埃里。

元豐帝笑道:「哈哈哈,寧相,你的七郎比你生得高大,俊朗,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啊!」

寧悟明看似不同意,故意嫌棄道:「吃得多,當長身子。」

看來君臣之間關係親密,寧悟明能否認寧毓承比他強。

元豐帝笑個不停,道:「你就是嫉妒。」笑了一會,他話鋒一轉,道:「寧相,你惱羞成怒,也不當如此,七郎竟被你說成了飯桶。七郎可是江州府解元,他的文章朕讀過了,王相杜學士他們皆爭相拜讀,皆稱七郎的文章新奇。」

寧毓承這時明白過來,元豐帝是因為他的策論文章,引起朝臣的議論,在他進京時就傳召到宮中,不給他準備,想打個措手不及質問他的本意。

元豐帝的轉折有些生硬,說話也與權貴一樣,彎彎繞繞點到即止,讓下面的人去猜。

有人稱這種說三分留三分為深沉,也有人認為,傳達意思時語焉不詳,是不承擔責任。要是事情出了錯,責任就不在自己。

寧毓承以為,元豐帝這般,是為了保證天子的神秘。畢竟天之子,天威深不可測,要保持距離,讓人看不清楚,才能顯出天家氣度。

寧悟明是打太極的高手,道:「唉,王相杜大學士,他們不曾在江州府參加秋闈。要是去試一試,便能得知有多難。陛下的江山能人輩出,若非劍走偏鋒出其不意,哪能在秋闈中嶄露頭角,得陛下召見。」

寧毓承端坐著,謙遜聽著君臣之間的你來我往。

流儒雅的寧江南,要小心翼翼消除陛下心中的疑慮,還不動聲色拍了陛下的馬屁,真是難得。

元豐帝聽到自己的江山能人輩出,寧毓承也是自己的子民,心下甚悅。他看向寧毓承,問道:「世人都讚揚君子,貶斥小人行經,你如何想到了律法上去,莫非你對此不以為然?」

既然元豐帝直接向寧毓承發問,寧悟明就不好回答了。他帶著一貫的溫潤笑意,看著寧毓承,靜等著他回話。

寧毓承看出寧悟明實則緊張,畢竟帝王多疑,他要是答不好,可以年少氣盛來解釋。只他的春闈,以後的前程就麻煩了。

夏恪庵曾說過,官不好做,寧悟明不容易。他雖事事通透,但他不一定做得到如寧悟明那般。

寧毓承承認的確如此,他對這一套打心底的厭惡。且以現在人的壽命,活到六十歲就算高壽,在短暫的生命中,他不會浪費在這些上面。

雖知道該如何回答,寧毓承還是照著本心道:「回陛下,聖人之言,學生自當深以為然。想到律法,乃是學生見到官員不守律法,藐視律法,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

寧氏在青州府瘟疫中出力,寧毓承也在。元豐帝心道,到底是年輕讀書人,滿腔熱血,容易被鼓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