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元豐帝道:「好,讀書人當以天下為己任,寧相,你這個兒子,果真年少有為。」

寧悟明笑道:「到底年輕啊,得罪人而不自知。陛下,臣要去問問王相杜大學士,要他們給小七的文章還個公道。」

元豐帝伸手點著寧悟明,道:「哈哈哈,你還真是護短。王相杜大學士沒說七郎文章寫得不好,可別去惹事了。」

「陛下,臣不惹事,就跟王相杜大學士好生討教討教。」寧悟明嘴上雖這般說,手卻慢慢挽著衣袖,看上去似乎要與他們打架。

元豐帝一愣,接著他樂不可支道:「王相年歲大了,你彆氣壞了他的身子。杜大學士消瘦,可不是你的對手。讀書人,怎能動手?」

寧悟明嘴上應和,衣袖卻挽得整整齊齊。

君臣之間說說笑笑,寧毓承坐在那裡,聽著他們廢話中的含意。

寧悟明喜歡罵人,但他不至於與人動手。一副要去王相杜大學士要幹仗的模樣,估計是元豐帝樂意看到重臣之間關係不和。

要是朝臣之間同心協力,元豐帝該擔心自己身下的龍椅了。

在御書房坐了一會,到了午膳時辰,元豐帝留了飯。飯後,元豐帝要午歇,寧悟明與寧毓承一起告退。

兩人離開福元殿,雪後的太陽高懸,照在身上不見任何的暖意。屋檐上垂著些小冰凌,在太陽下晶瑩閃爍。

廣場空曠,寧悟明小聲道:「小七,你這次的解元,有朝臣參奏你舅父與薛學正亢壑一氣,因著是親戚,讓你拿了第一。陛下召見你,也是不放心,要親自看看你。寧氏在江州府,在京城的傳聞中,被說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

寧毓承慢慢道:「寧氏要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先要發兵將那些胡說八道的人嘴打碎。」

「你小子!」寧悟明瞪了他一眼,旋即笑了,道:「我也是這般回他們。你提到的律法,對誰最不利,當是朝臣官員士紳。陛下巴不得如此,這次瘟疫,大齊損失慘重,內帑可捨不得拿錢出來。」

瘟疫影響到了元豐帝錢袋,巴不得將造成他損失的官員都砍頭。身為天子,也不敢為所欲為,要是招來上下官員的大力反對,他估計要被推下龍椅。

元豐帝壓折不發,寧悟明與其他朝臣官員互罵一通,此事就這般過去了。

「聽說陛下召你進宮,我知道你知道如何應對,還是有些擔心。陛下上了年歲,愈發不好相與,要是你略微透露出野心,就該惹陛下生氣了。陛下不喜歡野心,野心會帶來麻煩。最好天下都太太平平,奏摺都是報喜。」

寧悟明嘆了口氣,無奈道:「廣平巷那邊在太宗時,周圍荒涼,工部拿來做了兵器庫。內帑給宮中呈現的焰火,與兵器庫也在一起。隨著京城人口越多,廣平巷周圍變得熱鬧起來。早就提出,周圍百姓眾多,焰火堆放在那裡不穩妥,要是炸開著火,後果不堪設想。本是工部管著此地,內帑強勢,內侍接了過去。工部不管,內帑也推諉。自太宗就在的兵器庫,兵器乃是重中之重,不能輕易動工搬遷,一是要考慮到兵器庫的安全,二是要尋一方合適之地,還要欽天監看過,陛下要去問過祖先。陛下以為麻煩,內帑的人也不願多事。如此重大之事,就這般拖著,遲遲未決。」

先前寧毓承的回答,寧悟明著實捏著一把冷汗。幸好寧毓承並沒有回答太多,提出革新的想法。

剛登基時,元豐帝總有三分熱情。帝王做久之後,在權勢富貴中,熱情就隨之流逝。

十年,元豐帝做帝王太久了!

寧毓承坐船都不累,只進宮一會,便感到意興闌珊。他嗯了聲,就沒再說話了。

走過護城河橋,寧悟明要回去政事堂官廨,停下腳步看了看他,道:「趕路辛苦,你先回去歇著吧。」

「好,阿爹,我先回去了。」寧毓承與寧悟明道別,出了皇城。

長安駕車,帶著福山等在城門外,寧毓承準備上車時,聽到一道隱約熟悉的聲音在喊他:「寧七郎?」

第129章 ……

寧毓承循聲看去,皇城對麵茶樓走來幾個長衫學生。他們年紀有老有少,其中披著雪青錦緞大氅的青年郎君,寧毓承覺著有些眼熟。

「真是七郎!」那人看清寧毓承,臉上堆滿笑,抬手遙遙一禮,快步走了過來。

寧毓承看到他笑起來眯成一道線的眼眸,這時反應過來,竟然是多年未見的陳淳祐。<="<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