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家子弟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夏恪庵對這幾處地方都熟悉,道:「青州府與荊州府這兩縣,離府城比到江州府府城還要遠。多山林,林子產菌菇,蘭花。曾經一盆千金難求的墨蘭,就是出自小廟村。因著來往不便,有些人到這兩地的村子收菌菇,蘭花,價錢極為便宜。商人也賺不到幾個錢,上品的蘭花不易得,菌菇也並不鮮見,辛辛苦苦跑一趟賺不到什麼利,久而久之這兩處就愈發偏僻了。」

寧毓瑛點頭,道:「這兩處村子的百姓極少出門,村中最有見識的里正,最遠只去過縣城。村中的屋子低矮,七成都依著山而建,多是石頭壘起來,一家子就住在石洞中。」

寧毓承沉吟了下,問道:「三姐姐是想從橫嶺山開闢出一條路,讓這幾地連起來?」

寧毓瑛說道:「我聽過廣平巷之事後,在想著村中的石洞,就開始在琢磨。山路難開,要是用焰火從中炸開,從山中開鑿出穿山而過的洞,道路就通暢了。我將想法同於先生他們說了,於先生他們也很有興趣,我們幾人才才走了一遭,看以何種方式開闢出一條道比較方便。」

穿山而過,在後世很是司空見慣,但在大齊,哪怕有焰火所用的火藥,以及用作兵器的「鐵蒺藜」,寧毓承在京城看過,他認為,在短時日之內,也是不可能之事。

對寧毓瑛的想法,寧毓承一下想到數不清的困難,但他什麼都沒說,只問道:「三姐姐,你與於先生他們商量過,大家可有具體的實施辦法,會遇到哪些難題,哪些難題你們自己可以去琢磨,哪些難題需要我們幫著出面解決?」

寧毓閔與寧毓華雖聽得新奇,他們對火藥以及開山之事,知之甚少,兩人都只安靜聽著。

夏恪庵想得多一些,不過他一時也沒說話,等著寧毓瑛先說。

「首先是火藥。於先生與王先生都大致了解,我們去江州府的焰火鋪子找了些來研究,製造火藥沒甚問題。關鍵是開山需要大量的火藥,用多少火藥,能炸開多少的地方,這些都還要去試驗。」

寧毓瑛這些時日將心思都放在了此事上,提起來時自然是流暢無比,自信而條理清晰。

寧毓承思索了下,道:「三姐姐,估計你的計劃比較詳細,我怕後面會記混亂,逐一來分析你的問題可好?」

寧毓瑛當即應好,她前去書桌前拿來筆墨紙硯在矮案上擺開,寧毓閔幫著磨墨,寧毓華則道:「阿瑛,我寫字快,幫你記錄,你只管與小七說話。」

大家一起分工,很快就準備好。夏恪庵笑著道:「書房的主人果真是小七。」

松華院一直以來,就是大家最喜歡,經常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之處。寧毓承不吃酒,大多都是只在旁邊靜靜聽著,他們都清楚,他才是松華院的主心骨。

無論是寧毓華的農桑,寧毓閔的醫,還是寧毓瑛的工,都是寧毓承站在他們背後,給他們出主意,給他們啟發,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若無寧毓承毫無保留的支持,他們做不到今日。

寧毓承能理解夏恪庵的意思,卻沒有接話。他並非真正聰明絕頂,只因為他來自後世,對寧毓華他們來說驚天的發現,在後世只是常識而已。

同樣,寧毓承只有一雙手,沒有寧毓華他們,他也做不了太多。

「三姐姐,我問幾個問題。第一,火藥的成分中,最稀缺是哪一種。如果需要大量的火藥,是否用錢財就能解決。第二,你們可能改善火藥,提高威力。第三,引線的問題,如何解決。第三,火藥本身的特點,如何運送,保證其不在途中爆炸。第四,爆炸時,如何定點,如何保證開山人員的安危。」

後世的開山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前期的勘測,後期火藥定點爆炸,人員的安危,都是寧毓瑛要面對的問題。

現在的火藥,成分中主要是硝石,木炭,硫磺。硝石稀少,硫磺價錢昂貴,皆不易得。火藥純度不夠,不穩定,容易受潮等等一堆技術問題,寧毓瑛他們都必須考慮到。

寧毓瑛嗯了聲,見寧毓華已經全部記下來,道:「小七你的問題我現在無法回答,這些我會去與於先生他們商量。」

寧毓承道好,示意寧毓瑛繼續說接下來的問題:「其次是橫山嶺的山況,一些山底下有暗河經過,要是不小心將山石炸垮,堵住暗河,說不定會造成上游堰塞湖,下游乾旱。山河萬物有靈,依暗河而生的生靈,便要失去家鄉,變成慶安縣被水淹的百姓一樣了。竹子開花,鳥兒飛走,魚蝦都不再來。」

寧毓瑛說到這裡時,神色比較沉重。夏恪庵他們三人都聽得有些雲裡霧裡,寧毓承卻很是激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