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妙則後仰坐著閉目養神,聽見電台還在持續播報著各種新聞。
這個世界真的是每天都會有各種事情發生,讓人覺得過於離譜。
直到抵達研究所,天已經黑了。
俞妙則下車後,便看見天邊緩慢升起無數閃爍的孔明燈。
現在她卻對這些在天上閃來閃去的東西完全沒有感覺了。
這讓她幻視前段時間天天看的那些假流星。
站在研究所宿舍樓下,直到看見那些許願的孔明燈都已經徹底消失在夜空中,好像徹底融入那星星點點的光亮中,再在燃燒成灰燼後便消散在夜空中。
俞妙則才回到宿舍里。
這半個月在上都那邊,每天睜開眼就是做天體軌道模擬和數據分析,比她做畢業論文的時候還要忙碌。
現在回來後,她暫時好好睡一覺,才感覺精神狀態稍微放鬆了一些。
她不能一直緊繃著神經,不然天上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她加倍警覺。
還有七年的時間,這個時間不算很長;但只要確信天體異常,這七年的時間也足夠來做一個攔截隕石的計劃。
等到第二天,她還是照常過去研究所上班。
畢竟天體異常這件事情還沒有定論,現在也不能傳出任何消息,否則很有可能會引起社會恐慌。
參加交流會議也只是學術交流的名義。
回到研究所後,大家都像從前一樣正常地上班工作。
以前是在有任務指令下達或者和其他研究部門協作完成項目的時候最忙碌,平時的工作也就是做測試、寫報告、開會和進行宣傳活動。
只不過在僅過了不到半個月,俞妙則就再次跟著吳教授過去上都開會。
這次吳教授還特意叮囑俞妙則,讓她提前跟家裡人說一聲,因為開會期間的內容需要嚴格保密,與會期間不能攜帶手機等通訊產品進入會場。
俞妙則早有準備,在來上都開會前就提前跟家裡說過,單位安排了出差任務,很忙,有時候可能會聯繫不上來;然後給鍾琰留了信息。
等進去開會前,大家就將手機鎖在鐵皮箱裡面了。
這次參加開會的人數比上次還要多,略一望去就見到差不多四十人了。
但是基本都是半頭花白的老頭子老太太,包括俞妙則在內也就只有三四個較為年輕的研究員。
只不過大家都是同樣的面色嚴肅。
除了上次參加會議的航天院和天文台的人,這次還有生命科學院和物理院的學者。
不同部門的人分在不同區域坐著,然後挨個上去發言。
先是航天院這邊的領導簡單說了一遍,在向空間站發布指令後,已經順利指揮探測器對小行星的飛落物質進行採樣,並於七天前順利將樣本送回到地球進行研究。
接下來就請負責這項研究任務的協同部門負責人來進行報告。
發言人表示,在通過對太空採集樣本的研究後,在研究過程中從岩層分離出一種很特殊的材質;但是這種材質的形成原因究竟是系外文明的產物,還是小行星特殊的環境所造成的,現在還沒有更為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其中一種觀點。
只是基於這個天體的岩層並不符合流浪天體的一般特徵,所以他們會更偏向於認為有可能是前一種原因。
並且對於岩體的研究還在進一步進行,應該很快就能從岩體中分析出是否有構成生命體的元素痕跡。
而物理院那邊的天體物理學者則通過天體對比結果,論證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跡和岩體進入宇宙等諸多現象並不符合天體物理定律,所以推斷該天體也並非自然天體,而有可能是被操控的某種飛行器。
他們給出的建議是持續追蹤這顆小行星的行進軌跡。
如果這顆小行星的確和系外生物有關,那麼對這顆小行星的持續追蹤不僅有利於完成地球對系外生物的防禦,也許還能順著小行星的軌跡找到另一個存在文明的星球。
這方面的工作就主要是由航天基地這邊進行數據操控。
與會結果是建議成立對該小行星的研究項目組,對該小行星進行嚴密的研究和追蹤;研究項目組應該囊括包含航天研發、數據分析、天體物理、地質生命等不同科學院的研究員,以便能夠更好地協作完成。
這個結果還需要審批,但接下來這段時間大家還在繼續對小行星進行研究。
俞妙則通過探測器追蹤傳回的數據,對天體軌道進行一個實驗模擬。
在模擬過程中發現,研究對象在近地軌道出現了運行速度降速的現象。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