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井種田考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人群騷動如驚飛的雀群,卻見兩個戴鹿皮手套的醫工箭步上前,往貨郎嘴裡灌進半碗濃褐色藥汁。

「是紅疹破膿的急症。「年長的醫工掀起貨郎衣襟,露出腰間潰爛的瘡口,」抬去東廂施針。」

宋老漢看著醫工麻利地給擔架蒙上浸過藥水的粗麻布,突然想起月前被拖走的周麻子。

那時官差嫌棄將人拖走,大概是毀屍防止疫病擴散,如今卻連抬擔架都要講究陰陽方位——章太醫定下的規矩,說是要借天地正氣壓制瘟毒。

「聽說了嗎,自那日之後,章太醫還真就研製出了新的藥方子,聽說藥到病除呢!」有人竊竊私語。

「我前兩日夜裡起來上茅廁,看到官府的人連夜在大路的石頭縫裡撒藥粉,等他們走後我去看,白色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做的,聽說那些藥粉能將藏身在環境中的疫病給除掉,也不知真假。」

另一人聽到這話,冷笑著道:「這些個官差就是吃著百姓的用百姓的,要不是那日去鬧上這麼一番,還不知道繼續拖多久呢。」

場面沉默一瞬。

也有人說:「少說兩句,現在能抑制疫病就好。」

宋老漢將這些閒話聽進耳朵,心中也分析著如今的形式。

隊伍如龜速般緩慢向前,宋老漢心事重重,終於領到了藥,一刻也不敢耽誤地回了家。

如今疫病嚴重,宋家人每日都要用艾草和蒼朮給家中老牛熏上一番,出門是斷不敢拉牛車的,上怕染疫。

他急匆匆到家,將聽到的消息與家裡人商量,舉著一袋子領到的藥道:「這次的藥應當是管用的了。」

林老婆子接過,連聲道:「有用就好,有用就好!」

時間快得如同晃影,又是一連數日過去。

這一次推出的防疫方子果然成效顯著,染病的人肉眼可見少了不少,城隍廟從剛開

始的遍地哀嚎到如今寥寥數人。

興寧縣西市飄起第一面酒旗時,賣艾草的劉寡婦正在數笸籮里的銅板。

自從章太醫推廣「蒼朮熏蒸法」,她編的艾草球成了緊俏貨——三根艾草配兩片桃葉,用浸過葛根水的麻線紮緊,往腰間一掛,輕巧又好看。

「新鮮出爐的葛粉餅!」瘸腿的張大爺吆喝聲驚飛檐下麻雀。

他的獨輪車上架著泥爐,混了藥渣的麵團在鐵板上滋滋作響,焦香里裹著淡淡的苦味。

幾個蒙著口罩的孩童攥著銅錢圍過來,被各自大人拽著後領拖走:「當心火毒未淨!」

孩童只能咽著口水,眼睛直勾勾盯著葛粉餅走了。

原本熱鬧的街道如今寂靜無比,幾乎每家門口都掛著招魂幡。

也有一些富貴人家耐不住,相約了出門逛脂粉鋪子。

金玉堂的掌柜支起描金藥櫃,鎏金招牌上新刻了「太醫監製」四個篆字。

戴著冪籬的婦人用銀簪挑起青瓷罐里的玉容膏,突然尖叫著摔了罐子,只見膏體裡摻著半透明的紅絲。

「諸位莫慌!」

坐堂大夫舉起琉璃盞,「這是章太醫特製的『以毒攻毒』方,不是毒蟲,這紅絲乃藥蟲活絡之相,且這只是風乾後的入藥軀殼而已。」

說著將膏體抹在手背,皮膚下果然泛起健康的紅暈。

原來章太醫閒來之時還將這些毒物給改造了一番,圍觀眾人嘖嘖稱奇,心中對章太醫的感激更甚。

有人高聲道:「焚燒的藥渣子還能肥土呢,章太醫特地叮囑藥渣子不要扔,也是個好東西。」

「章太醫果然為國為民也!」

「章太醫果然是神醫。」

婦人們最是愛美,聽到眾人這話,心中那股膽怯也去了,紛紛觀察起那幾盒玉容膏起來,都表示要買。

官府雷霆手段將防疫物資分發下去,各家各戶都分到了米麵糧油,有大方的也不在計較那日交出去的三袋糧食,喜滋滋將物資領回家。

「罷了,那三袋糧食就當是積德了。」

福滿鎮一角,說書的小攤子熱鬧非凡。

「聽說蘇知州出面,連夜朝隔壁的揚州府求借一些糧食物資,結果對方不僅不理會,就連信件都不回,蘇知州仔細去探了才知道其中內幕。」

說書人壓低了聲音道:「大夥猜猜是什麼內幕?」

「什麼內幕?」眾人被他勾起興趣。

「揚州亂了!」

說書人低聲,眼睛放大,「準確來說,揚州在兩個月前就已經亂了,叛軍攻入知州府,屠盡滿門!只不過封鎖了消息,現在才傳出來而已。」

台下眾人大驚,「揚州......不是一直好端端的,怎會突然如此!」

說書人賣了個關子,扇子一打開:「據說是因為前朝餘孽作祟,兩個月前,咱們徽州府的雪災封城,捉拿細作,也是因為那些前朝餘孽在挑撥生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