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陰鬱太監成了反派團寵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當時其餘幾位皇子手中或多或少都有兵權加持,唯獨沈延缺少一旦起了衝突能夠自保的硬實力。

紀修予獻計,二人將主意打到了朝中唯一沒有投靠勢力的純臣,林劍泉身上。

一開始紀修予試圖先軟化林家態度,找上在朝堂任職的其他林氏子弟,誰知林家上下一心,就連還未入仕的少年都知避諱宦官的道理,數次無果,無奈之下只得親走景州一趟,沒成想竟是空跑一趟,連林劍泉的面都沒見到。

只因林劍泉一心為國,全身心撲在如何對敵上,根本沒把紀修予的到訪當回事,甚至還事無巨細地在回稟送京的奏摺上添上此事。

正是這一無心之舉,引得老皇帝猜忌,其他虎視眈眈的皇子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連番手段之下,險些葬送了沈延的奪嫡前程,紀修予也差點因此斷命。

沈延失了耐心,命紀修予不擇手段也要毀了林劍泉——他得不到的東西,也不會白白留給旁人!

陰損手段自然無須贅述,林劍泉被設計背叛,落入敵營中九死一生,是玄羽公主祈嵐放他一馬,言說不會使用這等下作伎倆,更希望與林將軍真刀真槍在戰場拼殺決勝負。

林劍泉得以保全性命回營,玄羽族內卻也因此有相當一部分族人不滿祈嵐做法,暗中生了推翻她的心思,可祈嵐背後有緣生城作依靠,無論如何不可輕舉妄動。

直到紀修予的手越伸越長,安排手下喬裝打扮進入緣生城,恰與玄羽族暗通款曲,在祈嵐眼皮子底下達成共識,密謀陷害她與林劍泉,雙方便可達成共贏。

祈嵐與林劍泉被有意無意引導著增加接觸機會,兩人本就互相敬佩,一來一回中漸生情愫,夢想著終有一日也可讓大周與玄羽像彼此般相互理解,只是當時的他們不曾想到,兩族之間糾纏還遠遠未結。

以為是亂世中難得的真情,殊不知彼此心意是真,各自背後涌動的惡念也是真。

他們均被各自族人扣上勾結外族的帽子,相愛的證據無須作假,皆是百口莫辯。

大周老皇帝大怒,連頒數道聖旨宣召林劍泉回京,他知道,這一去,恐怕有去無回,祈嵐不願他回京送死,百般阻撓,卻抵不過林劍泉一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耿的心。

祈嵐義憤難平,草草交付一番,從玄羽國連夜出逃,暗中護著林劍泉回到興京。

在京城,紀修予給了林劍泉最後一次機會,後者依舊不改初心,不願違背祖訓參與黨爭。

饒是沈延再不舍這塊難得的肥肉,也不得不做出最終決斷:構陷檢舉林劍泉及整個林家,以此大案作為重獲聖心的敲門磚。

主將獲罪,沈延輕而易舉搶奪先機,紀修予更頗有一套玩弄人心的手段,策反數名跟隨林劍泉的將領,收服所率隊伍,成功推舉他人代替林劍泉進駐景州。

同時又與玄羽族內造反派達成協議,雙方你來我往,以緣生城這「三不管」之地作幌子,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

林劍泉被打入天牢,不日處斬。

景州及周邊受過林將軍恩惠的州縣百姓聽聞此事,自發聯名入京求情,祈嵐從中忙動牽線,希冀著事情仍可轉圜。

然而紀修予把事做絕,半點餘地不留。

他借題發揮顛倒是非黑白,將萬民請願說成愚民暴動,將林劍泉之功說成謀逆反叛,將林氏一族和所有替他求情的人全部打成犯上作亂之徒。

老皇帝上了年歲疑心甚重,昏聵顢頇全然不念林家幾代勞苦功高,僅存的一點善念也在紀修予「寧可信其有」的說辭中泯沒殆盡——

林劍泉即刻推出午門行刑,株連九族、滿門抄斬。

朝野震驚。

幾名老臣看不過宦官弄權,居然無恥殘害幾代忠良的林家,紛紛冒不韙上書陳情。

可那老皇帝不知被沈延和紀修予聯合灌了什麼迷魂湯藥,執意如此,逼得急了,甚至命人剝了兩名言辭激烈老臣的朝服,當眾丟出殿門、趕他們回家。

文臣風骨豈容如此折辱?頭破血流地滾下殿階後,二老相互一對視,皆從彼此眼光中讀懂了不謀而合的死志,於是雙雙碰死在大殿之外的石柱上,鮮血淌了一地。

誰知非但沒能喚醒老皇帝良知,反在沈延三言兩句口舌之下頓如火上澆油,怒下數道聖旨,將涉及此事的官員革職的革職、流放的流放,以死明志的二位老臣更得不了好下場,被牽連得家破人亡,子子孫孫皆抬不起頭來。

自此,再無人敢替林家伸冤,有心匡扶正道的臣子也在這之後淪為蠅營狗茍之輩。

祈嵐在那時流幹了淚,玄羽國遭人篡權,正大肆追殺於她,無處可去的祈嵐選擇潛藏京郊,暗中培植有朝一日能夠向大周、玄羽報仇的勢力,獨自一人懷胎撫育林劍泉遺腹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