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宋仁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一想到殿下所描繪的,可以通過邊報向敵人傳遞假消息的美妙前景,他就對梁鶴遴選一事更加期待。

總之在又花了近一個時辰,將其中各項細節再度釐清、商討、敲定後,三人眼見趙昕面帶倦色,就很有眼力見的提出告辭。

準備私底下再磋商一番,到時候將其中備細全部寫成箚子呈給太子殿下就是。

趙昕命陳懷慶將人送了出去,整個人窩在椅子裡開始思索另外一個問題:「如何快速地創造出一批工作崗位呢?」

根據他前世打工的牛馬經驗可得:人只要有一份可以餬口的工作,危險性就會大幅度降低,很多衝動型犯罪也就可以避免。

如果失業率長期高企不下,政局動盪、治安惡化也會成為必然。

而調查王倫動亂始末的箚子上也說百姓中從賊者,多為生活困苦之輩。

作為龐大帝國的繼承人,趙昕如果不想身首分離,就得努力為天下人找飯轍。

尤其是他的無良爹最近準備借文官兇猛彈劾之勢,再沙汰一波禁軍老弱,解決一下冗兵問題。

反正也不知怎麼兜兜轉轉,將要沙汰的三千人飯轍問題就又從垂拱殿到了東宮。

趙昕現在已經不想和無良爹掰扯什麼,畢竟他也是見天把爹爹的就是我的掛在嘴邊的不孝子。

不過只他爹前幾天又納了眾多美人,然後往後宮跑那個猛勢頭,趙昕就覺得自己還得多支棱一些。

雖然資料庫中查詢的資料告訴他,在曾經的歷史線上他爹一輩子就得了三個兒子。甚至在生命末期為了拼一個兒子竭盡全力,但最終結果卻是連得五女。

但萬一要是練出小號來了呢,那他就要失去獨子這個最大底氣了。

趙昕想到在他前世曾經將產業劃分為一二三產業。

農業作為第一大產業,最為基礎,相對來說產生的利潤也最低。加之能夠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有限,所能承載的勞動人口也是有限的。

而作為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雖然能夠提供最多的就業崗位,但這些就業崗位又得建立在實業之上。

只有服務業而無有實業,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遲早走火入魔。

所以還得靠工業這個第二產業。

後世常言本朝已經初具現代社會形態,只是因為封建力量強大,外部環境變換,這才使得現代社會衍變終結,胎死腹中。

近代史上的工業革命從紡織業開始,而紡織業的變革,似乎是從名為飛梭的小東西開始的?

第40章

經歷了整整一晚,踩過數不清的大坑,幾要將他這幾個月積攢的積分全部用光後,趙昕不得不承認術業有專攻這一真理。

他一個連主修的信息安全都沒整明白的人,想一晚上就紡織業入門,絕對是瞎了心。

而且他好不容易想起這個時間段有個著名科學家叫沈括,動了把人拎出來幹活的心思。

結果用資料庫一查,人才十二歲,也不是什麼著名神童,他連揠苗助長的由頭都尋不著。

至於自己拿出飛梭和珍妮紡紗機這兩件大殺器,是一開始就排除的答案。

身為太子沉溺時人斥為奇技淫巧的工匠之術,連他爹都不會放過他。

於是陳懷慶就看到了他家殿下無精打采,連看箚子都興致缺缺的蔫噠噠模樣。

自古道主憂臣辱,饒是陳懷慶再是個「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寡言性格,見趙昕這般作態,也忍不住問答:「不知殿下正在為何愁眉不展,可有奴婢分憂解勞之處麼?」

陳懷慶用一句話就點醒了趙昕,對啊,他身為堂堂太子,怎麼走進了要親力親為的牛角尖呢。

在步入近代以前,華夏可以略帶誇張地說一句在所有方面都遙遙領先,在同時期其它國家眼中是怪物,亦或者說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西方人對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寫華夏遍地是黃金,喝了城中河流之水能夠重返青春這種明顯言過其實的話都深信不疑,進而掀起了一陣狂熱的東方熱,促進了大航海運動的發展。

在他昨晚翻閱的資料中,就寫明至遲在元代,華夏已經有了能夠同時轉動三十二個大紗輪的水力大紡車,領先西方近五百年。

可見華夏並不缺具有創新精神的工匠,只是日漸僵化的封建土壤每每將名為科技變革的樹木扼殺在幼生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