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宋仁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且有關紡織的科技樹也點歪了,華夏更偏愛天然長纖維的絲,以穿絲綢衣物為榮,所以將織機這一分叉科技點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甚至於描述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詞彙都是男耕女織。

而對於短纖維的棉、麻、毛則興致缺缺,棉紡、麻紡通常只作為農村家庭的收入補充,形成不了大規模的工廠,自然也就缺乏降本增效的技術改良動力。

縱有水力大紡車現世,也會因為水力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動力源泉,不得不讓位於農業生產,最終變為曇花一現。

但這兩個問題對於趙昕而言完全不算事,靈魂來自後世的趙昕從來沒想過小打小鬧,雖然不明白工廠制運行的內在好處是什麼,但一起手就選擇了最為熟悉的工廠制。

而水力不得不讓位於農業生產這件事更好解決。

身為皇室,定位就是全天下最大的地主,拿出少許地方給紡織業讓路只需消耗幾道強制性政令。

趙昕越想就覺得事情大有可為,於是連聲催促道:「快讓人把蔡襄找來,我有要事同他商量!」

陳懷慶不敢怠慢,連忙打發人去尋蔡襄,只是內心不由好奇,到底是什麼大事能讓一貫喜行不怒於色的殿下如此失態。

不過趙昕的滿腔熱切迎來的卻是蔡襄一盆兜頭涼水。

「殿下,臣以為懸賞千貫,讓人提高紡車效率的方法不妥。尤其是水力紡車,不要也罷。」

「嗯?君謨你說什麼?」趙昕乍聞此言,控制不住地將手掌按在了桌上,兩條小眉毛擰成了一個小疙瘩,目光炯炯地向蔡襄要一個答案。

蔡襄也毫不退讓,直接說道:「以時下坊中月產量,已經足能供給市場還未全面打開的夏國。

「而國中重絲絹帛皮,余者也有棉麻蓬絮,此千年積習,恐不易改。

「縱然殿下以東宮之尊,戴羊毛帽,穿羊毛衣,短時間內再建一二紡廠,便足堪使用。

「臣也算過了,若再添兩羊毛紡廠,除污、去油、紡織以及倉儲等人員加起來,少說有千人會因之得益,其中織工要占過半數。

「而若是殿下口中的能數倍提高紡車效率之物造出,甚至於用水力代替人力,則可能至多安置五百人啊。此中差距頗大,官家又欲沙汰禁軍,故而臣請殿下三思。」

趙昕聽完後無奈地地按了按眉心,明白了,蔡襄就是本朝版武安馬科長,為保就業全力以赴。

這多半還是看在他是太子的份上才措辭客氣。換個別的人這麼說話,恐怕就要斥為歪門邪道,茶杯往頭上招呼了。

「坐,君謨你坐。急著趕過來也累了,先坐下來喝口茶潤潤嗓子。懷慶,快給倒茶,膳房裡新制出的幾樣茶點也上幾樣。」對這類忠正敢言之臣,趙昕還是十分敬重的,趕緊招呼著圓場。

爾後整理了一下措辭問道:「君謨以為,咱們如今的羊毛織物能夠暢銷西夏嗎?」

「這是自然。」談及這一點,蔡襄回答得相當有信心。

畢竟西夏的手工業只能說是有,但無論是生產工藝、產量、還是效率,都被本朝吊著打。

一直處於榷場中商販餵他們什麼,他們就得吃什麼的境況,所以蔡襄對羊毛紡成品橫行西夏一事毫不懷疑。

趙昕隨時拿起一塊點心開始嚼嚼,像個倉鼠似的,同時還不忘說道:「西夏雖蕞爾小國,但也擁數州之地,人口百萬總是有的。

「君謨不妨算一算,若是所有人都穿咱們紡廠紡出的羊毛衣,用羊毛毯,一年的銷量會有多少?

「如果君謨還覺不足,再加上一個遼國如何?」

這回換蔡襄的眉頭皺了起來:「殿下,這是不可能的。」

遼夏也有紡織業,只不過沒有國中發達,也辦不起紡廠,但他們一路運輸的費用也要折算進成本之中,能夠倚仗新奇,在遼夏高層中打開銷路,攫取高額利潤就已經很好了。

卻見他一向視之為妖孽的太子殿下沖他搖了搖食指,給出否定的意思,一雙孩童特有的大眼睛裡幽深得可怕,說出的話語更是極具蠱惑力:「不不不,如果不能使遼夏之民盡著本朝之衣,那一定是因為賣價還不夠低。

「君謨試想,如果真能改進紡車,再借用水力,咱們紡廠的製品成本還能再下跌多少呢?

「如果嫌棄輪輸轉運耗時耗錢,那將織廠就設在沿線軍州如何?

「想來邊軍家眷若能從中得到一份錢米,守土保民之心也會更堅定吧。」

如果蔡襄能夠看透歷史的迷霧,他將知道趙昕這幾招分別叫做通過商品傾銷破壞當地工業基礎、扼殺後發萌芽,產業集群化降低成本、利益關聯凝聚人心。<="<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