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宋仁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個經驗被成功推廣出去,讓如今分布在各州府的報社十之七八都改成了說的形式,即便仍以售賣為主,也加了說報紙的形式。

而且在這一步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相鄰州府互相寄送報紙,將其中故事性很強的刑案、奇事編撰成集,當成吸引人前來聽報紙的手段,導致說書人成堆往報社投。

哪怕是撿些故事傳下去也好啊!

趙昕在得知此事後,就傳達了多在故事中摻雜抗遼平夏,學習古時名將,重現漢唐榮光,功名但從馬上取思想的指令。

以及試著探索一下掃盲的方式。

紡廠的紡車在咕嚕嚕地響,不知何時才能從量變引發質變,但在此之前,儲備一批擁有基礎文化知識的人總不會錯。

趙昕也想過從系統中尋找答案。

但他的系統一如既往地垃圾無良,純純騙氪,如果他不買大禮包,給出的就是無限重複答案。

但凡他此時有能力動用行政力量進行全國性的掃盲活動,那他還查個屁的系統資料庫啊。

誒嘿,今日的匯報好像格外地厚啊。

趙昕打開信封,兩沓紙就從中滑出,然後將其中明顯要厚實許多的那一份翻過來,就見上面寫著「韋州報社八月匯報歷三月掃盲經驗方法匯總楚雲闊」。

第67章

趙昕對楚雲闊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因為區希范是他釘在邊境的一根楔子,掌握其人的動向與思想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而且區希范腦子裡還經常冒出一些稀奇古怪,是不能寫在箚子上,經由朝廷正常渠道出現在他面前的想法。

比如說將西北邊境軍州添加進流放目的地這份豪華大名單,可以有效加快新增設軍州百姓中的漢人占比。

尤其是可以將文官們流放過去,因為如今新設州府是百廢俱興,任何一個粗通文字的人都是寶貴生產力,尤其是將一切都更換為漢字有利於加深此地為漢土的認知。

還舉了昔年寇準被貶嶺南,三年而使雷州大治的例子,把趙昕看得是一陣頭疼。

心中一萬個慶幸得虧他還有報社的渠道,區希范的信能用借楚天闊的名頭遞送到他面前。

不然這些建議要是被御史台和諫院的官知道,鐵定同仇敵愾,雞蛋裡挑骨頭把區希范參到丟官罷職。

這流放嶺南和流放西北能一樣嗎!就區希范這個政治敏感度,難怪原歷史線中被迫做了一回大體老師呢。

流放嶺南、崖州要面對的是自然環境惡劣,瘴氣叢生,但朝廷是認可你之前功績的。

假使在當地做出耀眼政績,東山再起是大概率的事情。

而且現在的嶺南經過有唐一代開發,被流放去的官員存活率已經大大提升,不再是唐時令人聞之色變的奪命險地,貶官嶺南僅是個懲罰性措施。

如果心態再好些,沒有那麼強的政治抱負與事業心,那嶺南就是個很不錯的養老地。

而流放西北諸軍州雖然聽著像是流放寧古塔那般去開發邊疆,可如今的西北軍州可是有實打實的戰爭威脅啊!真可能一個不留神就等不到大赦,把性命給留在那了。

這要是心眼子稍微窄一點,就得往朝廷卸磨殺驢,就是想要我死那方面想。

偏偏本朝的文官,心眼子是一貫的小。

趙昕因之前做下的種種事情,和大部分文官之間的關係距離水火不容只差一步。

有道是莫趕狗入窮巷,現如今國家的運轉還是得倚靠這些文官,趙昕還在琢磨著想什麼招好好聽同文官們緩和一下關係呢,區希范就想推他一把直陷險地了。

好個被逼急眼了啥都幹得出來的莽夫。

再說就算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把人往西北送,可這些人從前最次也是個知州通判,你區希范一個因軍功被擢為縣令的能壓住嗎?

一天天的,盡想些美事。

不過邊境地區一直缺人,缺識字的有文化人才,導致高速發展的商貿被卡了脖子,商稅還得區希范親自去收,不然就容易被忽悠得缺斤短兩,也難怪區希范上火。

趙昕抿了抿手中的這一沓紙,心中忽然有了一種不詳的預感,這該不會是區希范又打著楚雲闊的名頭,寫來的訴苦求援信吧。

但很快就晃晃腦袋,將這個荒謬的念頭趕出去,這個厚度,絕不是區希范的風格。

趙昕到現在都沒想明白寫信求援只會說將乏錢乏糧無人翻來覆去地說,有些質樸、甚至稱得上粗獷文風的區希范當年是怎麼中進士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