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父宋仁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漢兒盡做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這句詩殘酷,但卻很真實的反應了如今南北漢人之間的隔閡。

兩軍照面時少砍你一刀都已經十分看在同屬漢人的情誼上,不拿你當誘餌炮灰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所以哪怕朱八八再小農意識濃厚,再將天下視為一姓私產,縱容他的子孫做出諸多擬人行為,但僅憑彌合南北,使天下漢人重歸於一這一條,就能在趙昕心中的封建帝王評價體系中拿到高分。

燕雲十六州可是一丟就丟了四百年,這個數字光是想想就讓趙昕頭皮發麻。

而在親身經歷過當前種種之後,他更是認為那首沁園春可以再加兩句。

所謂光復國土,比肩漢唐可絕不是軍事上的土地占領就夠的,要不然不會到洪武朝末期還出了一個南北榜案。

「南與北,南與北……」趙昕一邊自言自語著,一邊用手指輕敲著桌案上那份新送過來的新科武舉進士名單。

相關方案是早在科舉之前就想好的,但現實情況比他預想中還要糟糕,那細節方面就還得好好打磨一下了。

「殿下,殿下……」葉明低低的呼喚聲打斷了趙昕的思緒,不由抬眼望他,「有事?」

葉明的性格里可是有些媚上的,應該沒有打斷他思考的膽子。

結果就見葉明一副大氣都不敢喘,努力地給他擠眼睛。

雖然一個老男人做這種低眉順眼的小媳婦姿態著實辣眼睛,但考慮到是張茂則正在拿眼橫著他,那就可以理解了。

對於張茂則這個無良爹的絕對心腹,趙昕也是儘量客氣應對。

趙昕笑吟吟地:「張大官,什麼時候來的?怎麼也不出聲啊,沒累著吧?懷慶,怎麼這麼沒眼力見,快去,給張大官搬個凳子來坐著。」

「那可真是折煞奴婢了。」張茂則一邊口中推辭著,臉上的笑容卻又多了幾分。

雖然他在外代表著官家的臉面,任誰都不敢對他如何。但能在太子殿下面前混到個板凳坐,也著實是行市大漲。

如今宮中誰人不知,隨著西北的捷報不斷傳入宮中,朝野內外,連著官家在內,已經將外事不決問太子殿下變成了共識。

民間不少好事者開始將太子殿下與唐朝的太宗皇帝相比,雖然根本不是一個量級,但能放到一起比就足能看出太子殿下的威望有多高。

這位殿下完全可以說是靠本事,而非官家親子的身份坐穩了太子的身份。

若是太子殿下一直沒有恢復神智,十三將軍也有如此本事……

算了,這事不能細想,細想起來心臟受不了。

張茂則只將小半個屁股放到了圓凳上,笑得一臉謙卑,沒有說話催促的意思。

趙昕則是翻看著今次武舉進士的名單,裝作自己剛剛是太沉迷公事才沒有發現張茂則的到來。

同時閒話家常般問道:「張大官此來是爹爹有什麼吩咐嗎?」

要不是於禮制不合,打西北誘敵計劃實施起,趙禎就想把趙昕給拴在垂拱殿,時時詢問了。

上萬的軍隊調動,數州之地作餌。上次好歹還有一個寧令哥在手上,至少賠不了。可這回只有一個預測,搞不好國家剛剛恢復的一點元氣就又要全部折里。

擱誰身上都急,尤其趙禎還是個內心下不了決斷,只會和稀泥的。

不過雖然沒能把趙昕拴在垂拱殿,但張茂則可是一天至少往東宮跑三趟,趙昕總覺得他腿好像都跑細了一圈。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東宮的庫房,新增的各種滋補藥材快有三個趙昕那麼重了。

就是看在這些滋補藥材的面上,趙昕也願意多給張茂則一點優待。

「沒別的事,就是官家想您了,要您去垂拱殿……誒誒。殿下,殿下,您不用這麼急的。官家吩咐了,您把事忙完了再去也行。」

張茂則著急忙慌地接住了從椅子上蹦下來的趙昕。

趙昕頭搖得和撥浪鼓一般:「不行不行,君父有召,豈可遲緩,速行,速行!」

太子難當,在覺察到無良爹有白嫖他方案的想法之後,趙昕就收起了無用的稚子孺慕方式,轉而用對領導的方式對待趙禎。

領導,尤其是習慣了高高在上,一言而決的領導,最需要的就是服從。如果再疊加上對本身能力不自信的心態,那就需要加倍的服從。

事實證明,趙昕這一套策略相當不錯,現如今父子間的關係至少在外人看來那是非常的和睦。

垂拱殿。

趙禎心疼地看著趙昕,掏出手絹細細地給他擦著額上的汗,口中責備道:「不是讓張茂則告訴你不必著急來嗎?你看看,又跑得一頭的汗,這要是著了涼怎生是好。」

趙昕就勢抱著趙禎的胳膊開搖:「不妨事,就是走得快了些,兒子穿得可暖和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