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散朝後,元旻忽宣她入上書房議事,踏進去時,發現元晞、元璟、雲飛燕赫然在座,均是一臉冷肅,昭示著形勢之嚴峻。
被派去北宛的開陽傳來消息,國君馮延病逝,長子馮楨遵遺詔繼位,即位不到三天,便被五王弟馮棟率兵薅下王座,下落不明。
馮棟此人,繼後所出,北宛二十八部落之中支持他的有八個,弒兄後前呼後擁入主柘支城,然後被對馮延忠心耿耿的狼衛圍攻…
「舅父病了六七年,對國內局勢把控不足,朕那幾個表兄弟同父異母,背後各有勢力支持,馮棟只是其中較大的一股勢力而已。」元旻將線報扔到書案上,看向她。
舜英會意,腦子裡搜索了一圈:「馮延除了兩任王后,后妃有所出者七人,其中出身二十八部貴族的有四人,北宛尚武、誰都不服誰,少的話兩三股勢力,多的話…」
忽然目光一寒:「不止,馮延為北宛十二王子,兄弟之中有餘力一爭的還有兩位。」
元旻蹙眉,沉吟不語。
元晞長嘆:「他們鬥來鬥去對咱們倒是好事,只是母后未免傷懷…」
元璟嘆息:「君王乃國之重器,權位交接稍有不慎便是內亂四起啊。」
元旻問:「大哥,宣慶府墾荒之事進行得如何了?」
元晞忙收回思緒:「謝朗昨日來報,開墾進度不甚理想,目前僅初初平出了兩個軍郡,拓荒主力都是死刑犯、重刑犯,聚太多恐生變故,而且木頭要從燕州運過去,所耗人力、畜力、糧食太多…」
元璟問:「已平整的可否先栽上些胡楊、紅柳等耐旱作物,而後集中人力,先在靠近燕州的方向墾出一個,再以此為據往西擴張?」
雲飛燕亦點頭:「如此循序漸進,所耗度支也最小。」
元晞道:「也是個辦法……只怕北宛形勢劇變,突起戰事,墾荒受阻。」
元璟搖頭:「這也不是一時之功,且不說北宛內亂能否騰出手來侵擾,就算騎兵侵擾,咱們又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元旻思索半晌,緩緩對中書令道:「擬旨,宣慶府邊戶都督謝朗、朔寧府邊戶都督宣正浩,關閉互市。」
「宣慶、朔寧邊軍點檢糧草、馬匹、武器、戰甲等儲備,好生整頓修繕。」
「再分兩成輕騎日夜沿玄陰、烏蘭巡邏,如有異常即刻上報,無異常時也需每月向京中發一次塘報。」
「至於宣慶墾荒,就依丞相與大司農所言,循序漸進;為保進度,宣慶府抽一半步兵加入,此後國中所有流刑犯,都只發往宣慶。」
中書令奮筆疾書,元旻起身看向左側牆壁掛著的巨幅地圖,陷入沉思。
忽轉頭看向舜英:「褚少卿,大翊與榮國的洛京會盟籌備得如何了?」
.
舜英上報:「洛京之盟日期定在五月二十六,除榮王苻灃、建業侯苻洵,還有榮國的鴻臚寺官員、儀仗護衛約兩百人,暫定落腳龍門行宮。」
「臣已奏請從羽林衛調五百人先行肅空行宮,洛京刺史也已收束駐軍,日夜巡邏。」
「昨日上陽郡驛馬飛報,建業侯苻洵已於五月初十從龍骨關先行入翊。騎快馬的話,約五月十七到洛京。」
元旻微微點頭,沉吟不語。
元晞卻雙眸一亮:「就是那位後起之秀,被榮國百姓稱為『少年戰神』的建業侯苻洵?」
雲飛燕疑惑地看向元晞,元璟思索片刻猛然抬頭,意味深長地注視著舜英。舜英低頭,避開來自元旻和元璟的目光。
元晞緩了緩激動情緒:「此人之前是個紈絝子弟,浪蕩之名在宗室也是排的上號,不知怎的得了苻治重用,鳳鳴三年秋補缺北城兵馬司指揮使,短短數月又提拔為五城兵馬司大統領……」
元璟回憶起什麼似的,似笑非笑的目光在元旻和舜英中間掃來掃去。
元晞未覺異常,依然娓娓道:「鳳鳴四年,渝安郡叛亂,苻洵領著兩千步兵,跟苻釗幾萬大軍對峙了一天一夜、毫不輸陣,本已掌控靈昌,卻並不戀權位,反扶持三兄苻灃繼承大統……真奇人也。」
「烏蘭山西端有十多個狄人部落,狄人嘛……全民皆兵,今年春荒,又跟以往一樣把主意打到了榮國,拉了近三萬散騎南下英平郡劫掠,卻遇上了硬茬。」<="<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