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四顧一回,「諸卿可有附議?」
朝中靜默。趙仲德便看吏部尚書趙舉,趙舉跨前一步,「陛下,臣戶部趙舉,附議——封戶當以赴戰為國者為先,魏昭為謀臣,即便立功封戶,不應在諸將軍之上。至于越過薛焱將軍和崔喜將軍,更是無稽之談。」
有了第一個,後頭的再無阻礙,不一時七零八落的,文臣中出列五個,武將中出列十三數,同聲道,「臣附議。」
魏昭立在階下,氣得哆嗦,但皇帝不發話,沒有主動為自己發聲的道理,只能強忍著,直憋得一張臉豬肝色——暗暗記下這些站出來的人名。
「知道了。」姜敏虛應一聲,「叔父還有疑意嗎?」
姜嵬見皇帝語意鬆動,以為來了機會,立刻道,「臣自燕郡便追隨陛下,數年軍中勤懇效力,不敢說功勳卓著,亦無一日敢懈怠,如何只得最末一等?封戶事t小臉面事大——求陛下明鑑,臣實在丟不起這個人。」
姜敏道,「朕同叔父宗族血親,朕之所有,無一不可為叔父所用,遑論封戶?只是軍中述功議勛,需有依據,賞罰不明如何對得起為朝廷血戰之將士?」慢慢語意轉厲,「當日叔父中京為臣,因不喜王君同趙王交惡,又因為勛田之爭同廢帝分崩,投奔燕郡不過無奈之舉——朕尚未同叔父議論當日收留之德,怎的叔父倒同朕先議論歸附之功?」
姜嵬沒想到皇帝如此不給臉,面上青一時紫一時,半日憋不出一句話。姜敏還沒完,「至於軍中功勞,叔父北望山大敗於辛簡氏屬部——名不見經傳的參隼部,這一部朝中眾卿何人聽聞其名?三千將士跟隨叔父,盡皆死難,叔父單騎隻身逃回燕郡。自此之後,叔父一直為朕側翼,行撩敵支應之事,苦勞雖然不少,功勞卻很難說——封戶五百有何冤枉?」
這話已經不是不給臉面了,簡直有點過於扎心了。姜嵬半日回不過神,眾臣見皇親定山王殿下都吃了明虧,一時間噤若寒蟬,瞬間息了為自家喊冤的心氣——罷了,定山王丟了臉人家還是皇叔,自己丟了臉說不得連官都沒得做。
便轉了心思,盯著高封的,拉下一個是一個——可是千戶以上,趙仲德三朝元老,魏行儉不但出身西堤,又是奉遺詔助皇帝登基的功臣,剩的要麼斬將,要麼攻城,不嫌封得少就不錯,難道還能說人家封得多嗎?
魏昭便成眾矢之的。
「旨意雖然為內閣所擬,卻無一不是按朕的意思擬。」姜敏道,「擊退辛簡契合部聯軍,苦戰年余,魏昭屢獻計謀,朕為統帥怎能不知?此次敘功一十六人,勛臣二人,武將一十二人,謀臣不過區區二人,眾卿還有不足?」刻意盯住出列的趙仲德,「趙相有異議?」
趙仲德心念電轉,「臣從無一日以為魏昭封爵過甚。臣以為——此三場大捷第一功當歸陛下,臣愧不敢受功。」
眾人的心氣被老趙一記馬屁打得煙消雲散,七零八落走上前回道,「陛下居功至偉,臣等愧不敢受功。」
姜敏坐著受了,「為帝者沒有議軍功的道理,眾卿無需如此。」停一停又殷切詢問,「諸卿還有疑意者,可暢所欲言。」
說一句你懟一句,尊貴如定山王,權重如內閣首輔都吃了排頭,誰還敢多話?朝上鴉雀無聲。姜敏滿意道,「既然眾卿皆無異議,即日起便不許再枉加議論。趙相——」
趙仲德越前一步,「臣在。」
「發旨,三日後通傳諸州諸縣。今日之後再有議論者,降三等使用,無等可降者,罷官。」
「是。」
姜敏又道,「抬上來。」
眾臣便見內侍來來回回抬了數十口紅漆箱子,俱各打著密密的封條。姜敏道,「今日既然述功,另一事一併了了。此為廢帝時所存卷宗,記錄朝事定策議論諸事,廢帝既死——當一火焚之。」
定策議論就是皇帝做各類決策時各位大臣的發言,原本是沒有對錯的,可那位皇帝不僅自己成了廢帝,還跟當今皇帝打過一場——這裡記錄的東西簡直就是眾人的百官行述,記錄在冊的黑歷史。
當真一把火燒了,此後便再無人知曉——許多人隱秘地鬆一口氣,生出劫後餘生的慶幸。
殿外架起一個火堆,點燃火焰,箱子瞬間陷入火海。姜敏站起來,「回去勤謹當差——都散了吧。」便往後走。剛轉過後殿,身後疾呼——
「陛下。」
姜敏站住。
魏昭氣喘吁吁衝過來,撲地便跪,「陛下庇佑之恩,臣銘記在心,臣為陛下——願百死不辭。」
「起吧。」姜敏便往裡走,一直到一清湖畔,眾臣連影子都看不見才站住,「你既來尋朕謝恩,便是你自心知,以你之功不值千戶。」
魏昭一滯,「既如此,陛下何故——」
「你同虞青臣為手足之親,他的身份在那,述不得功,便都與你了。」姜敏道,「他只得你一個親人,朕總盼你們相互扶持。」<="<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