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徽夢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有些,便跑到我跟前來想為我說親。

我不耐煩地與他們斡旋。

雖也能解決,但內心卻早已煩不勝煩。

難道我的一生,也只能如同雞狗啄食般,整日圍著這些蠅頭小利而轉嗎?

我回家,跟方四叔說了。

他放下茶盞,笑著跟我說:「你終於察覺到了。」

原來,這些時日,他守在家裡,就是為了等我這一刻。

「若守在原地能發財,村子裡的所有人都能成大富。若想將生意做好,眼界、學識缺一不可。

「回去收拾東西,和你阿嫂說,我帶你出去一趟。」

第19章

徽州府城與蕪湖相距不足四百里,其中雖然有崇山峻岭之隔,但自古就有大道可通。

自蕪湖乘小輪船到宣城,登岸南行,越崇山關,入績溪以達歙縣。

大舟之上,方四叔笑著同我道:

「遠遊多了,走這麼一段路,勝似閒庭散步。」

我則看著渺渺無波的遠方。

「四叔,我們要去蕪湖鎮嗎?」

「正是,這是宣府一個小鎮,卻是重要的港口與商貿之地。

「『蕪』字,意為草木繁茂,而『湖』則與其附近的湖泊和水道有關。」

徽州往四面去,北走蕪湖,東走杭州,西走饒州。

「蕪湖是商船必須靠岸納稅的港口,是遠去經商的跳板,既可奔赴兩淮坐賈,又可販運於大江上下,故而商人輻聚。

「在此地,得志可遠遊萬里,趨利四方;失利也便於返回家鄉,不致困坐他鄉。」

我望著遠方,似有了悟:「縱然行商,也要擇一塊好地方周轉。」

「正是。」方四叔笑著道,按了按我的發頂。

「恰好趕上端午,還可以逛一逛。」

下了船,便踏在了蕪湖鎮的水土上。

此地真是和歙縣縣城大有不同。

徽州多山,狹地之內便不能開闢多麼大的府城。

蕪湖卻四通八達,土地平整,因而修建了許多建築,連路都寬了許多。

街上,無分南北鄉音、男女老少,人們交遊於此,很是快活。

真可謂「客商輻輳,百貨叢聚」。

我有些膽怯,方四叔卻神態自若。

他將我推到最前面,自己走到後面。

我說:「這不合規矩。」

「規矩?在祠堂跟前講講便行了,在外頭不興這些。你在頭前走,四叔給你托底。」

快到端午了,如今的蕪湖渡口處處都是節慶的氣氛。

家家戶戶門窗上懸掛著艾草與菖蒲,河上還停著龍舟。

路邊有小販在賣粽子,方四叔買了一個給我吃。

蕪湖地區的粽子以糯米、紅棗、臘肉、豆沙等為主要餡料,裹上竹葉或荷葉,用繩子綁緊後蒸熟,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集市、碼頭前,各色小販出售節令的粽子、香囊、艾草。

我若有所思。

問了人,這是日日都有的,並不因節日而熱鬧太多。

蕪湖的確是比徽州要適宜商賈。

進了隔岸一個茶樓,老遠就聽見了鬨笑聲。

我皺了皺眉,方四叔卻不動聲色地攬住我,繼續帶我向前走。

進了雅間,卻見幾個讀書人在裡頭作詩。

四叔說:「向各位世伯問好。」

我乖巧地行了禮:「各位世伯好。」

方四叔眉目舒展,朝他們道:「這是我族裡的侄女。」

「阿呀呀,我竟以為是你的女兒,還納悶你怎麼生出這麼大的孩子來,原來竟是侄女。乖侄女,快請坐!」

一個文人熱情招攬道。

旁邊卻又有一個年紀稍長的不樂意:「你們徽州人自詡『東方鄒魯』,怎麼帶著女子出來拋頭露面!」

方四叔微微一笑:「她今年不過六歲,男女七歲才不同席,趁年紀不大,帶出來見見世面也好。再說了,我們家的女兒也有行商的本事。」

有人打圓場:「莫說這麼多了,來者便是客,快請坐!」

方四叔從善如流地坐下,隨意道:「謝各位海量,今日的席面,我方老四請了!」

「爽快!」有人贊道。

這些都是些文人,或為名醫,或為鴻儒。

或精於詩書,或工於作畫。

他們是收到資助來蕪湖的,或依附於本地大姓,僑寓蕪湖。

方四叔此行,便是為了結交這些文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